蓝文亮
福建泉州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福建 泉州 362799
摘要:城乡结合部在地理上位于城市的边缘,它在形式上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共同特征,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人口流动性很高,有许多农民工子女。因此,学生来源复杂多变,给学校德育管理带来很多弊端,有必要更改老式和保守的规则,采取有效的道德教育措施,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困境,并培养出道德高尚,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强的人才。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德育探索
目前教改背景下,在城乡结合部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把德育教育放置在重要的地位之一,他们的工作内容除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外,更肩负着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行为养成训练等。因此,为了顺应素质化教育这一重要目标,需要对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德育的原则,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本文针对目前城乡结合部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城乡结合部中如何在学生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有效提高其综合素养。
一、城乡结合部下学生德育培养的教学现状
当前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品德和心理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向上的,但在学生的德育和心理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地区的大多数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许多孩子上学之前都留在当地。他们在童年时期缺乏父母的爱戴,并且容易出现心理偏差。此外,有些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过时的观念,会使用简单粗鲁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有些随意殴打和责骂他们的孩子的现象出现,有些养育许多孩子的家庭负担太重,缺乏与孩子心灵的沟通,导致某些孩子出现自闭症,严重的反抗心理,不愿与父母沟通以及无法适当解决不良情绪,导致沉迷于网吧,打架和出走等外出现象经常发生。
2.家庭与学校之间合作不足的影响。是学校与家庭之间没有确定的联系,他们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这与自己无关,导致很多家庭教育滞后于学校教育,一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品德和成长过程,特别是有些家庭较贫穷,没有和谐的家庭,父母的素质也较低,对儿童教育的指导不足也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心理会受到很多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情绪沉重,心理素质差,这些因素都导致无法开展家庭学校合作教育,并且不能合理地进行道德教育。
3.错误管理方法的影响。许多父母忙于生计,一年四季都在其他地方工作,将他们的孩子委托邻居或村民照顾他们,他们往往无法与监护人取得联系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这使自我意识较弱的孩子缺乏约束和管理,自力更生和自制力能力差。
二、在城乡结合部中渗透德育教育措施
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学校的保守和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对快速发展的城乡边缘地区的中学生是不利的,并且是无效的。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困境,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城乡边缘地区每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人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结合平时的教育和教学经验,积极提出与学科探索和实践有关的对策。
1.教师增强自身的素质
教师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规范自己的行为,要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对不同性格学生采取不同训练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首先要正确平等地对待差异性,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高低不同。在传授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时,要学会指导加强彼此间的亲密联系,构建良好的交通纽带,有助于班风的建设。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这些故事人物的思想品德。
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要谦虚地学习,寻求建议,阅读相关书籍,采取多种方法,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并继续积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适当扩展,熟悉,实践和使用,坚持灵活多样的原则,增强人格的魅力,更好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只有通过树立榜样,发挥榜样作用,坚持“言语”与“榜样”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以深厚的知识吸引学生,丰富的经验,启发学生,高尚的品质感染着学生,并认真履行教书,育人和榜样的教育责任。
2.制定合理的德育教学目标
学生还很年轻,对事物的了解有限,还没有形成很高的德育观念。为适应学生的差异,很难制定德育教学目标,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基础,认知范围和个性特征,相同的目标不能应用于每个学生。因此,营造更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制定灵活的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上将文字与周围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进行对学生的渗透教育,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设定等级目标,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到深,从低到高进行教学,对有思想道德问题的学生提出较低的目标,对有良好思想道德意识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使各个级别的学生都能受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德育工作。
3.兴趣实践活动,营造校园和班级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是学校和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大力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并且开设了多功能教室,例如开办文化专栏和文化墙,以及班级的文化布局,例如书角,鲜花,才华,黑板报等。每个班级都设置书角,设置特殊的阅读时间,规范书本管理,营造一种温馨而又富有教育气息氛围,让学生发展“喜欢阅读,阅读好书”的习惯。形成了“一个班级,一个集体”,每个班级制度为班级设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逐步将目标化为班级的道德教育的内涵。
教师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集体项目的友谊活动,锻炼学生敢于创新的实践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倡导沟通交流的可贵性,学会与同学间互相和谐交流,增强自身的沟通素质,学习别人身上的思想品德。对于不好的比赛结果积极分析自己的不足,争取在以后的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感受集体的力量,以此来拓展学生树立集体价值观。为自己社会的竞争提前奠定一个有利于沟通交流的基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针对性格害羞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培养团结互助,积极面对问题不逃避的态度,并且及时给予他们表扬,教师正确的沟通方式才能很好地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有利于学生沟通健康的发展,又对自身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将家庭教育纳入德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位置。根据学校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家校联系活动,例如建立“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定期举行,家长协会和其他组织,与父母进行长时间交谈,以此来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状况,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鼓励父母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工作,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5.推行德育教育传播工作
为了更好体现德育教育意义,要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普及工作,这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启发,发挥精神,拓展知识面。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展教学多元模式,帮助学生培养精神做到与时俱进的特点。把先进德育思想导入教育里去,是精神的有效宣传,达到提升解决学生素养的目的。或者创设与实际生活贴近的情境,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普及效率,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实施作为教育课程的重点关注对象,让学生奠定扎实的素质。老师多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堂,让他们感受到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素养。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关注城乡一体化领域,改变校园周边环境,给孩子纯净的蓝天,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程昌龙.如何抓好初中生德育工作[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11.
[2]史志红.初中生德育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