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小学音乐课堂盛开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黄惠莉
[导读] 随着教育法的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在符合现代教育,

        黄惠莉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中心小学363900

        摘要:随着教育法的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在符合现代教育,教育部门也提出了新的法令,将德育理念落实到各个学科当中,音乐课程也不例外。这样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便成为对综合性人才。本文主要分析如何让德育之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盛开。
        关键词:德育之花;小学音乐;课堂
        引言:德育精神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品质,对其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门辅助类学科,能够缓解学生兴趣,培养其欣赏能力以及聆听能力,有助于培养乐感。为此,在开展音乐课程时,教师应将德育落实到课堂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养成音乐素养的同时,养成正确的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以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有助于成为全方面发展性人才。
        一、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是奠定文化基础,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为此,教师应格外关注该阶段学生发展的状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避免其被不良因素影响,从而走向错误的道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应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学习,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便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蕴含的知识也大有不同,德育精神是唯一的共同点。为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挖掘其深层内容,以便寻找渗透点,为培养德育精神做准备。歌曲占据音乐教材的重要地位,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风格,便于感受作者的情感,有助于感受歌曲的魅力,体会其价值,有利于培养乐感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材内容,筛选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进行详细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便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从而达成授课目标[1]。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有助于丰富见识,便于养成良好的品质,有利于感受音乐的乐趣。同时,能够将德育渗透到教材中,让两者相互融合,为学习提供途径,便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唱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一课为例,在上课前,教师应准备队旗,运用信息技术查询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将其作为授课素材,以此来推动教育进度。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应展示队旗,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将其目光集中在课堂上,以便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应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歌曲雄伟激昂情绪,便于激发其爱国注意情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有助于德育精神的渗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德育精神落实到歌曲教学中,以便了解歌曲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的起伏,有助于提高节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便于养成爱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致使学生从小就接触新鲜事物,让其对枯燥乏味的教育模式不感兴趣,以至于影响了授课水平。为此,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搜集授课方案,比如,信息技术、专家讲座、与老教师交流经验等方式来搜集方案,以便进行分析与整合,有助于筛选出符合需求的授课方案,为德育渗透提供便利。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欣赏能力,便于感受音乐的乐趣,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意识,以此来提高自身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欣赏,这样能够让其身临其境,便于感受作曲人的情感,有助于提高表现能力,以便提高教学质量[2]。
        以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欣赏:森林水车》一课为例,在上课前,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以便挖掘其深层内容,有助于丰富教材资源,便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其见识,有利于进行系统性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讲述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奠定基础,了解乐曲为G大调,八六拍,小行板,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写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同学们对教材产生初步的认知,让音乐的形象更加鲜明活泼,有助于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促使其掌握A主题与C主题的演唱方法,便于达成授课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完毕后,教师应要求同学们按照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开展欣赏环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增加知识储备量,有助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为其提供修改意识,从而提高授课效率。同时,能够将德育渗透到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乐趣,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激发其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在音乐剧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剧是一种新型的表现形式,与其他的表现形式不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足,致使其忽略了音乐剧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音乐剧,引导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渗透德育做铺垫[3]。以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情景剧:森林的故事》一课为例,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应针对教材内容,讲述情景故事,这样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故事内容,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引导其运用演唱、表演、舞蹈、打击乐等形式来合作表演《森林的故事》。同时,应运用多媒体播放《不得了》,这样能够让同学们感受音乐剧的情感,便于发展其想象力以及表现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产生情感共鸣,以便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音乐剧中挖掘德育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明白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爱护环境的意识,以便提高自身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学生必备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为此,教师应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丰富教材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应从歌唱、欣赏以及音乐剧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德育渗透到音乐课堂中,便于提升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加知识储备量,便于成为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小杰.浅析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艺术评鉴,2019,08:126-127.
[2]李丽珍.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108.
[3]丁蕾.小学音乐教学德育功能的渗透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0:11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