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钟艳珍
[导读] 目前,我国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小学生做人

        钟艳珍
        江门市恩平市年乐学校 529400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小学生做人,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帮助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中可以获得更好地发展。本文首先说明德育的概念,其次,合理地阐述教学中渗透教育的意义,最后,通过有效地提问落实德育、数学实践活动中落实德育、联系生活实际落实德育以及结合教材内容落实德育这四个方面有效地阐述,具体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实施
        引言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和运用性比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教书育人的传授者,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深刻体会到德育思想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利用数学课堂,充分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把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学科知识进行相互结合、相互联系,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思想观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青年,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才。
        1教师以身作则传递德育思想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作为理想的方式就是教师以身作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教师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可以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较为直接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语言的组织、表达等都会深深影响到学生,教师的想象、仪表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到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教师榜样的力量。例如,教师在教学时所写的板书凌乱不堪,教师的教学语言晦涩难懂,那么学生很可能受到教师这些行为的影响,学生无论是日常的家庭作业以及考试中也可能出现这些行为,如果教师板书利落工整,那么学生也会在时刻规范自己的书写行为,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生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的德育渗透离不开生活实际,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就很难发挥德育效果,学生无法意识到德育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就会缺乏参与意识和道德行为养成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种教学资源,在课程中添加生活化内容,让这种日常化的内容极大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比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模拟给学生创造出相应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并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环节,让学生分别模拟顾客和收银员,在计算购买物品价格和找零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渗透一些人民币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易,养成爱护人民币的习惯。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大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视频,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地球的现状,例如常见的地质灾害、被损毁的地球森林环境等,然后设计一个关于“植树”的生活化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萌生爱护地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3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材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辅助工具,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数学教材是经过编辑人员详细筛选敲定的最终版本,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关于数学的有效信息,同样也包括德育素材。翻看教材,我们发现其中涉及了立体几何、数学计算、图形变换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以及抽象思维力,能够让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单元内容时,学生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学会加减法运算,培养了运算能力;当教师开展“找规律”的教学时,学生在隐藏着规律的图形和数字中寻找前后之间的联系,能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教师在教学图形变换相关的课程内容时,学生需要在脑海中想象图形变化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个变化过程中图形的具体形状是什么样的,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学生在解答教材中出现的数学习题时,利用所学知识坚持不懈地寻找数学答案,也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德育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带领学生挖掘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并做相应的习题训练,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攻克困难的精神,让学生不会因数学问题的难度系数提升而选择放弃,依然坚持不懈地探索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从而加强和提高德育素养。
        4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落实德育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该要求我们在课堂实践中进行德育。数学的课堂并没有局限于课堂内,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以及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际的生活中普遍具有应用的价值。因此,数学老师应该把数学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们运用课余的时间开展主题多彩以及形式多样课外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受到思想的净化。例如,在学习了小学数学《统计》这一章节之后,数学老师应该给学生们布置一项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让学生们统计自己家里人所丢弃的垃圾中有害有毒的垃圾数量以及不可回收的垃圾数量等。之后,小学生可以记录家里面浪费的燃气、水资源以及电能等不好的行为,统计家中扔掉的废灯管、废电池以及塑料袋等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垃圾数量。小学数学老师对它们进行全面地统计之后,得到一个庞大的数字,学生们见到结果之后都表现得非常的震惊。老师需要掌握好这一时机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就可以慢慢地形成节约能源以及爱护环境的意识,进而德育的工作取得实效。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既要抓好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用自己的行为和道德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孙凯华.随风入课,润物细无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9(18):190.
        [2]崔琳琳.巧妙融合,综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华夏教师,2018(32):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