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福
武汉市新洲区第三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15
【摘要】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高中体育无疑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新课标改革的重点,高中体育教师更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 教学方法 创新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教育事业也是蓬勃发展,全国已经普及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走向平民化,可以说中国创造了教育界的奇迹。但是在传统的教育观念背景下,体育课一直被家长,老师,学生忽视。体育成绩几乎不影响高考,这直接导致了高中体育学科的衰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素质教育被提上教育改革的议程。高中体育无疑是提高当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课程之一。高中体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此时学生学业十分繁重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升学压力,“一考定终身”,“高考决定论”都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必然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高考的备考。《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中体育课程中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应该在于该课程本身就被忽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整个社会本身就轻视体育课程。由此产生了体育课时不足,体育教师素养参差不齐,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程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素质逐渐提高,思想逐渐解放,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开始重视学生的体育课程。如今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也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正在逐步落实。单一的应试教育也逐渐转向素质教育,全国各地中考体育考试不断改革,不断试点,中考体育制度日益完善。大学生体侧也在2019年进入标准化制度。作为中间衔接的高中体育课程无疑也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对学生素养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影响高中体育教学的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是面对高考指挥棒带来的的巨大压力,家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依然会有严重的倾向,将高考文化课教学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上,而将体育教学放在了最为敷衍的位置上。这已经被社会所认可,这在大多数高中甚至初中的课时安排上都有所表现。文化课占据了每周课时的绝大多数,而体育课程基本只有每周的2节课时,而这仅有的2节课也很难落实,在考试前,经常会被其他的文化课教师所占用,来完成文化课的学习。在体育课上,很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体育课变为自习课,大课间,直接影响到了体育教学质量,甚至可以说没有质量。
三、高中体育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一)创新体育课堂的表现形式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物质条件有极大提高的今天,学生的课程需求和发展需求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目前很多体育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操场上进行,依然采用跑步,热身运动等传统的运动方式来体现。体育老师通过放养式教学来实现学生管理的目的。体育课变成了“放松课”,“锻炼课”这已经很难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老师应该结合现代科技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可以通过播放许多运动员的精彩视频,介绍体育发展史等来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也要努力将体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体育的“实用性”如通过教授散手来提高学生的防范危险的能力,以及健康养生的技巧。
(二)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以高考为主的教学体系下,高中体育课程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能对学生的高考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课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的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心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高考备考与考场发挥。在体育锻炼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备考提高对病菌的免疫力,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这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的神经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高考发挥失常,学习效率不高,甚至有学生选择自杀,这都是高中学生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体育课程作为提高人们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应发挥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运动本身就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体育课不应局限于“行”,更应重视学生的“心”。
(三)重视“课外”时间
高中体育教育不仅在于“课上”而且在于“课下”。“两操”、“大课间”都是体育时间。学校应该重视这些课间时间来进行体育教育。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如课间跑操,广播体操,阳光大跳绳,这些都是高中体育实践的重要方式。在这些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发挥体育教学“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还要积极举办如运动会,跑步打卡等体育活动。尽量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将体育与德育结合,将运动与学习结合,让体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束语】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体育教师应该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方法。注重教学的以人为本,辅助学生完成高考。如果教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可以事半功倍。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高中体育仍然不受重视。全社会应当给予体育重视,
【参考文献】
[1] 郝栋.情境教学视角下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127.
[2] 寇蕴.校园足球背景下小学生足球学习兴趣培养的行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3] 苏广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兴趣指导和培养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