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娟
肇庆市端州区大龙学校 526040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也越快,一方面推动了城市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但是一方面也带来了留守问题,大量老人和儿童被留在的农村。孩童作为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未来非常关键的人才资源,一定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留守儿童面对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教育水平略低并且忽视儿童心理健康等问题,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信和快乐。美术教学既是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沟通心灵、表达内心的重视方式。因此应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让这些留守儿童可以快乐成长。
关键词:美术教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教育行业非常重要的发展任务。留守儿童不仅要面对父母背井离乡的悲伤,还要经历个人生活与成长的挑战,因此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心理方面都有很多问题,既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也阻碍了他们发展。因此我国教育行业开始从各个方面、角度探寻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兼顾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和教育效果。斯宾塞认为如果没有雕塑、油画和各种美丽的自然事物所产生的感情,那么人生的快乐就没有了一半。由此可知,美术不仅是艺术形式在教育中的体现,还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治疗。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绘画表现
(一)焦虑和害怕
焦虑的主要表现为:在一定情境下以恐惧和担心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反应。因为留守儿童长期和家中长辈待在一起,所以父母很难和孩子建立比较和谐完善的亲子关系。并且由于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父母的负面情绪也常常让留守儿童很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将消极情绪固定在儿童心中,所以这类学生在绘画时常常会呈现线条凌乱、色调灰暗、图案不协调等风格[1]。
(二)自卑和孤独
自卑是留守儿童经常容易展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其实也是消极的自我意识,拥有这种自卑心理不仅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心,无法看到自己优势。还会在家境、学习成绩等方面暗示自己,将自己塑造成一种无用、差劲的人。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抱怨心理,从而导致生活孤独、感情淡薄。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时,这类学生往往呈现出创造力不高、构图不合理等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还拒绝参与美术活动。
(三)执拗与偏激
偏执是青少年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人格缺陷问题,拥有此特性的学生看待事情非常偏激、片面,同时还比较固执。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品性的完善时期,在这一阶段非常需要父母或者长辈们的关注,也需要拥有良好的引导。但是留守儿童不仅没办法享受父母带来的正面性指引,还缺少了呵护和关怀,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导致性格郁闷、脾气怪异,还容易出现人格成长偏差问题。在美术教学时,不仅难以对美术产生共鸣,还比较喜欢灰暗色调[2]。
二、在美术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大龙学校为例
大龙学校是肇庆市端州区最边远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一校两区公办学校,距离中心城区20公里。2013年大龙学校两校区共有学生370多人,两校区有2名兼职美术教师,一间多用途多方共用的美术教室。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只停留在美术就是用笔画画这一美术技能上,而家长及社区人员认为美术就是小孩子随意画画,书法就是过年时写写对联,学生在学校学习就只是文化科的分数。学校为破发展困局,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入手,加强美育特色教育,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提高办学质量。
在学校办学规模小、生源不理想、家庭不理解、社区不重视、学生没自信,以及教师没目标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针对学校学生是农民子弟,思想淳朴这一特性对美术创作非常有利。同时学校地处边远,环境优美,非常适合美术创作,在这两个有利的条件下,经过多方论证,学校大胆决策,将学校教育教学以美术特色教育为工作重点,走美术特色建设之路。
以大龙学校为例,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具有特性和针对性的经验指导。
(一)增加人文关怀,爱护、理解留守儿童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人文关怀,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因为留守儿童非常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美术课又是一个非常轻松快乐的课程,可以让学生放下心理防备,在绘画和参与教学活动时展现内心想法,所以老师非常容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实施教学手段时,不仅要用爱感染学生,还要理解学生想法,遵循学生的内心。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创造比较积极和谐的美术氛围,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感受美术学习的美好。同时老师也应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学习美术的热情。
以留守儿童陈以轩同学为例,该同学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只能随外祖母生活。由于外祖母年老,无精力管教她,导致她自由散漫、不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同时性格孤僻,很少和同龄人交往。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马虎。
但是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发现该生喜欢画画,于是让她进美术兴趣小组。通过老师耐心引导、对症下药,及时分析原因。在一年的转化教育工作后,以轩同学各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不仅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还让作品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都获得了好成绩,她的作品曾被首都师范大学朱健博士选入2020年5月光明日报(光明文化周末)登刊,也在肇庆市美术馆展出过。一年来,她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现在成为学校的明星。在她体会过快乐和成功后,不仅日常行为表现好转,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信心,让考试成绩得到明显的进步。而且还积极主动地和家人沟通,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2020年7月,以轩同学期末成绩优秀,被评为“三好学生”。
(二)在教学过程中升华情感,完善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升华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例如让学生可以更有爱,更加自信,慢慢剔除留守过程中留存的淡薄情感和冷漠心理。老师应该发现学生需求并且按照学生需求创造美术教学内容,例如因为留守儿童非常在乎亲情,非常思念父母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营造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用班集体的温暖安抚学生内心,让学生将彼此视为家人[3]。
(三)挖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老师不应该用某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是应该让学生逐渐发现自己的才能,感受自己劳动和成就带来的快乐。这样做不仅可以逐渐消除学生内心的自卑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实现美术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所以老师应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加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可以克服困难,踊跃进取。同时还可以制定引导计划,给美术教学设计不同阶段,让学生可以一步步的完善人格、消除心理缺陷[4]。
(四)老师为母,倾听儿童内心想法
亲情是每个留守儿童心中最大的遗憾,他们也想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因此老师应该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以温柔、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饮食、学习和生活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如母亲在身边一般温馨和快乐。同时老师也应该认真倾听学生内心想法,在传授美术知识或者技巧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如家一般舒适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可以尽情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阐述自己的想法。其实这看似有些唠叨的对话,才是学生最渴望的对话和爱[5]。
结束语:
为了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取得更高的收益,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外出打工。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也让留守儿童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可以让留守儿童的心理更加健康,成长更加稳定,老师应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给予学生关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老师也应该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可以将情绪抒发到绘画中,并且能够感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利平. 初中美术教学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 科学咨询,2021(2):166.
[2]陈钱军.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6):28.
[3]范雯芩,徐灵芝. 音体美学科对缓解留守儿童特质的作用研究[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8(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