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孙晓芳
[导读] 历史素养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历史教学需要重视这个问题

        孙晓芳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第二初级中学 邮编433100

        摘要:历史素养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历史教学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加强历史素养培养和研究工作,利用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历史素养的培养成效,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达到人文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素养;培养策略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对历史教学重视度不够
        由于历史学科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小,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历史学习,一些学校安排的课程也相对较少。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压缩课时,增加课容量,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本内容讲完;学生由于思想上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以至于在历史课堂上所用精力不足,听课效率低,历史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达不到课程要求的目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如人意,历史素养的培养无法落实。
(二)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单一
        历史课堂讨论少,一言堂现象多,有些教师让学生谈观点,但是设定了统一答案,只有符合标准答案才能获得认可,其他的直接否定。历史教学中以讲课贯串始终,学生探究和交流不多,致使其历史思维能力薄弱,很难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另外,历史教学评价标准依据的是成绩,不够全面科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史料认知等方面的评价缺失,学生不能从评价中认识历史学习的不足,自我认知容易出现问题。
(三)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未能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同时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正确认识,把考试作为学习目标,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记忆知识点,在课堂中学不学无关紧要。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历史课堂缺少探究精神,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很少在学习中提问,主动分析历史问题的情况也不多,而是等着教师剖析问题,告知结果,这样的惰性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历史学习成效。
        二、初中历史培养学科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多样化情境
        历史课程中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等,是对特定时代下社会现象的集中反映,与学生现实生活差距大,某些比较难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中,通过再现历史的方式吸引其主动参与,并引起其情感共鸣,使其在亲身体验中可以更加深入、客观地看待历史。

历史课堂引入史料时,要加强图片类史料的运用,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贴合历史史实的纪录片及影视作品,可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化。学生交流与探讨积极性强,通过直观感受与分析,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认知和理解上升一个层次,同时还能喜欢上历史,逐渐学会用历史思维去看待事物发展,确保历史教学发挥科学性与人文性。
(二)运用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课堂可制作思维导图,把相关联的内容放在一个图中,建立历史知识网,让学生在课堂中记下主要内容,减轻课外学习负担。思维导图还能把历史知识间的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能从一个方面联系到其他的内容,增强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分析问题就会思路清晰,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较大提升。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缺乏发散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经常从单方面入手,过于片面化,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的应用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相关联的知识在一个体系中,分析问题时就会浮现,学生就能从多个视角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历史事件是在特定背景下发生的,学习到一个重要事件后,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再围绕事件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时代背景、特征、影响等制作思维导图,还可进一步延伸,以引起事件原因为例,形成多个分支,分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外在原因与内外原因。对于当前以及未来的影响,要分析消极和积极影响。
(三)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力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进步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和小组之间的水平要相当,每个小组内的人员都要有相应的位置和任务。在分组完成之后,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设计讨论任务,组与组之间竞争,组员之间协同合作,每个人发表看法,各种思维交织与碰撞,这个过程容易生成创新能力,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提高思维能力,确保历史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述,历史课程标准为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大方向,教师应落实历史素养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汲取知识营养,获取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其构建正确的历史观,拥有一定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科学评价历史。
        参考文献
[1]探讨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J].刘忠虎.??学园.?2020(29)
[2]关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分析[J].沈小平.??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