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 李桂平
[导读]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时代

        李桂平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第五中学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时代。在我国,各行各业的运转都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行业亦是如此。进入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的难度可见一斑,其中许多知识点非常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面临较大的挑战。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设置成更加细致的知识点,简化学习难度,缓解学生的抵触心理。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高中地理科目入手,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重要性予以阐述,并且从中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予以解决,切实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引言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为了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重点关注各级学校的教学措施,推出了新课程改革,逐步适用于广大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脚步不断前进,高中地理教师受到感染,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出现了一定转变,对于学生的关注程度更高。再加上,现如今,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愈发广泛,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高中地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时,也经常利用信息技术,相较于以往,最终的教学成效有所提升。由此看来,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非常必要。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一)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课堂模式中,高中地理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自己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但是学生却提不起兴趣,学习的动力不强,教学效率低下,而且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学生道德素质和价值观的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借助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以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课堂教学气氛不再沉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以此同时,地理教师还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组织学生自主探讨,使他们的学习欲望被极大激发。
(二)简化学习难度
        在高中地理科目中,学习难度最大要属自然地理部分,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快速转换知识的思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狭窄,思路难以打开,遇到抽象性极强的知识和问题,总是感觉困难重重。信息技术的出现,有效改变了这种状况。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中生可以快速获取想要了解的知识内容,并从中借鉴他人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突破地理学习难点。
(三)拓展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支持网络的运行发展,其中包含众多的教学素材。高中地理教师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提取更多辅助教学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更好理解掌握,并且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使他们在课堂中更加投入。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尚未形成正确的认知
        关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高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单方面的输出,即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推送给学生,缺少引入学生的环节。同时分析学生的学情也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没有深入学生中调查了解,导致虽然表面上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但实质上由于自身没有正确的认知,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的参与性不强,他们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的PPT内容进行学习。如此一来,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
(二)缺少高超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若想对信息技术予以充分运用,自身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重要前提。但是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并实践操作过信息技术,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对于教学质量的强化起到负面效用。


(三)没能创新利用信息资源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增多,并且相应的难度也有所提升,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他们每天的教学任务繁重,工作节奏非常紧张。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难以认真思索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只是简单将教材内容转移到多媒体课件中,教学缺少新颖性,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价值也没有被彰显出来。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对策
(一)提高认知,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根据前述内容可知,关于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师尚未形成正确的认知,并且相应的实操能力也较差。对此,高中学校应当多加关注,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技术,助力教学。例如,学校可以让校内的信息技术教师或者从校外培训机构邀请专业的讲师,为教师普及信息技术,指导他们进行实践,进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有效运用。另外,高中地理教师还应当认识到,目前学生已经大量接触信息技术,并且对其十分喜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二)创设情境,融入信息技术
        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情境创设与教学质量存在紧密联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当将其与教学情境相结合,为学生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计划教授“海洋与人类”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提前借助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的视频、图片等。纪录片《海洋》主要讲述了人类应当如何与海洋和谐共处,教师可以截取该部作品的片段,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中展示,让学生体验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震撼,使学生认识到海底世界原来如此美妙,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已然遭到不小的破坏。随后,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教学知识点,向学生普及推广,有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课堂,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还应当告诫学生爱护海洋环境,以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推动人类与海洋生物和谐共处。借助上述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借助课件,为学生创设了“海洋与人类”的教学情境,学生感触颇深,除了掌握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还有效树立了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对于日常生活方式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注重微课教学,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当前,教学领域中出现了微课,其浓缩了知识点,将它们在简单的时间内清楚讲解,受到广大教师的热捧。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微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切实改善。据此,高中地理教师也应当借助微课,将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并且主动加入学习者的行列。例如,对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有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在课前引导环节,凭借3分钟以内的微课,让学生知晓当前各大洲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接着在课中教学环节,教师将知识点进行分割,适当纳入短小精悍的微课中,推动学生对不同陆地板块以及维度的人口布局情况形成深刻的认知,真正改善教学实效。最后在课后复习环节,微课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巩固知识作用。教师将课堂所讲制作成3-5分钟的微课,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薄弱的地方,可以快速查找微课,进行回顾。依托微课,高中地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被切实全面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充分吸收,强化学习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依然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将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转变思想,正确认识技术的教育价值,并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以创设情境和微课等形式,让学生受益于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扩展知识面,对地理形成更加浓厚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朱贞贞.信息技术支持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名师在线,2021(08):57-58.
[2]周晓宇.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7):163-164.
[3]张艳秋,白月姝.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04):108-109.
[4]周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J].高考,2020(29):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