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作主”——高中政治课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何红英
[导读] 本文针对当前政治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 “满堂灌”现状忽略了对人才的培养
                       
        何红英
        广东省阳山中学    513100

        论文提要: 本文针对当前政治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 “满堂灌”现状忽略了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强化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提出了几种看法。

        关键词:参与意识、内驱力、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网络语言

        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从书本到书本,把本该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变成死板的纯知识教学,正所谓“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二是教学过程始终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堂教学,一块黑板”的“四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参与意识,思维受到极大的禁锢,从而成为一种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这也就逐渐形成学生学无兴趣,教师教无感觉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教法不对路,学法不科学,没有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处理好。因此,“我的课堂我作主”,如何冲破政治课教学满堂灌的旧框框,改变空洞说教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加教和学的趣味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想学、愿学和乐学,就成为当前中学政治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政治课中的参与意识呢?本人认为,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内驱力。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某门学科的内驱力,是由对该学科的需要的热情、兴趣、意志、信念等要素构成的。需要是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中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政治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政治课的需要、欲望,并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中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产生好的体验,进而培养起学习政治知识的肯定性情感,使学生产生追求政治知识的内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的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在政治课教学中,每位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政治课的内驱力,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政治教学。
        2.遵循和掌握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实际,根据教科书的逻辑要求,紧扣课文、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获得具体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在给学生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多提一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些生动有趣的感性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分析。之后教师再作评论,或肯定其正确的思路,或指出其片面性,指导学生重新钻研课文或提供有关材料,让他们去理解、消化。这样疑难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如高一教材在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首先从“市场”讲到“市场经济”,接着分析不是社会主义才有市场经济,最后才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等等。在分析课文时,要求教师对一系列概念逐个进行剖析,科学地定义和分类,启发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或经验,层层深入地推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科学结论。实践证明,教学要有吸引力,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循和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学、主动地用已知推出未知,避免呆板讲授满堂灌的毛病。
        3.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可把教学内容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生所能自学掌握的,完全交给学生;另一类是需经师生研讨才能学会的,采取以学生为主导思想支配下的开放型教学,即“小课堂,大社会”,把社会的热点、疑点、难点引进课堂,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各个教学环节更多依靠学生完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活跃,认知的需要和兴趣也十分高涨。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参与,教师只点拔、启发、诱导。学生勤学、多思、善练,还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收集信息资料,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例如,在讲《股票、债券、保险》时,我利用一个情境层层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情景设计:陈大伯的麻烦。老汉我今年63,可是我最近有点烦;我有现金20万,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办!”。正当陈大伯发愁时,来了一个股票专家: “大伯、大伯、你不用愁,买了股票帮你解烦忧;赚钱可以一步到,保证让你笑得乐悠悠” !(如果你是该股票专家,你怎么说服陈大伯的买股票?)陈大伯:专家呀,可以给我介绍一些股票常识吗?听说股市中有什么“牛市”“熊市”“套牢”。( 你能告诉陈大伯吗?)陈大伯有点心动了,刚准备去买的时候,正好一熟人经过,“老陈!先听我说说,你再决定, 不错,股票确实有可能让你获得较高的收益,让你一日暴富,但现在更可能是让您一日暴穷,钱途渺茫呀!渺茫呀!”(为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参与能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最反感的是教师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紧扣学生心扉,显示政治
课的魅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结合教材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案例分析、热点评说,或问卷调查、角色模拟,或焦点辩论、论文擂台……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发展学生参与的能力。例如在讲《正确对待金钱》时,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那究竟钱是不是万能的?根据这样一个探究活动,我组织学生搜查资料、列好提纲,然后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赛。学生的热情高涨,课堂十分活跃。这就创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再也不感到政治课的干巴枯燥了。
        5.巧用网络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网络语言丰富多彩,学生对它们也不陌生。在课堂上,教师巧用网络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一次课堂上讲练习的时候,学生心不在焉,我故意提问一个学生,然后说了一句:“元芳,这道题你怎么看?”学生捧腹大笑,注意力马上就回到课堂上来了。
        总之,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学必将走向死胡同。每一位政治教师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都应深入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学生的课堂让学生作主,才能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论》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政治创新教法》     学苑出版社
3.《学校心理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