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宇飞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第二中学
摘要: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本文着重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希望这种教学法能广泛推广到更多的音乐教学中,从而促进我国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传统音乐教学主要包括师模唱法、学生跟唱法和学生独唱法。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导地位,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习惯性地被动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为了使初中音乐教学从“低效”走向“有效”,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特点和水平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气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建立新的、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其次,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受到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最后,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倡“思想禁区”,鼓励学生富有想象力,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可靠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摆脱胆怯和依赖,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不害怕犯错和失败。有了这样的安全感和自由感,学生才能真正独立学习,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虽然这只是教师的一种正常行为,但远胜于批评,让学生感到亲切,更贴近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对自主探究知识的渴望也会增强。学生一定会致力于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2.强化音乐教学和实际相结合
现在的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经典曲目,不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理解教材中的曲目意义,就感受不到歌曲的意境。面对新的课改环境,教师可以灵活使用音乐教材,重点挑选学生易于接受,感兴趣并且好理解的歌曲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多选课外的优秀歌曲结合教材中的同类型曲目加深学生的印象,争取实现教材和实际生活中音乐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课程刚开始准备阶段,筛选一些适合学生欣赏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和学生分析流行音乐中一些歌曲的形式,内容,唱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流行音乐中吸收音乐知识,进一步引领学生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3.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与情绪是密不可分的,积极情绪对认知具有动态作用。大量的实验表明,当你快乐的时候,你的感知更敏锐,记忆力更强,思维更活跃;相反,消极情绪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发展。
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意志和精神需求,就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每首歌曲、每首音乐都充满了情感,音乐教学取得了更大的效益。它改变了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轻情感的音乐教学方法。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克服了学生学习音乐时的无聊和枯燥。因为教学方法是师生之间的双向关系,所以情感交流也需要双向交流。由于教师情绪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只有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注重与教师的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泼,充满音乐。这种音乐课是一种先进的艺术享受。音乐教学应根据自身的教学规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科学地进行。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知识、情感、意义和行动上引导学生。这是艺术。
4.在音乐课堂中开展鉴赏活动
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时,可以对音乐教材进行细细的研读,将音乐教材中的精髓加以借鉴,在班级上开展阶段性的、周期性的音乐鉴赏活动,将由教师精心挑选的歌曲放在音乐鉴赏的活动中,达到既可以发挥学生积极性又可以学到音乐知识的目的。教师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在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找寻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类别,在课堂之外加以收集,以便在下一堂课中更有效率地教学。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需要对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都有所涉及。进行民族音乐的鉴赏时,可以例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针对歌词和作曲加以鉴赏,细细品味音乐中蕴藏着的美,形成对民族音乐独特的认识和看法,并逐渐具备鉴赏民族音乐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具有民族特色但实质是流行歌曲的歌曲名单,将两者加以比较,发现民族歌曲与流行歌曲的不同,并找出融入了民族歌曲特色的流行歌曲与民族歌曲的相同点,以此在对比、分析中学习音乐,对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进行初步的掌握,具有区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音乐进行独特诠释的能力。
5.创设成功体验,树立探究信心
一些学生在教师面前很胆小,很拘紧,很自卑,但在同学面前却很大胆,很活泼,很自信。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特殊情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好朋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表演等集体活动,努力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集体大舞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尽情地唱、忘情地奏、入情地演。教师要用“放大镜”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已经能够自信演唱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他们要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加入动作边唱边表演。
总之,为了促进初中有效音乐课堂的建设和生成,教师一方面要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改变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另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使音乐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玉亭.关于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究[J].艺术科技,2011.30(06):343
[2]李强.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2(2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