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华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中心小学363700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效方法被应用于课堂授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实践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应当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推动课堂进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下,产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利用其主观能动性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在内能,为其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氛围,使之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获得良好的主观学习体验。本文基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对策,结合实际案例来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任务驱动法对于提升课堂质量和调动课堂氛围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以任务为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使下,主动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应用,在探索中学习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提高实践能力水平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教师应当注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适时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基础任务、任务难度、生活元素、合作探究四方面入手,不断优化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一、设计简单基础任务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制作表格》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发布简单的基础任务,让其通过菜单命令来创建表格,并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增加或减少行列,绘制斜线表头,并鼓励其阐述如何美化表格,结合不同的回答来进行总结,引申出新知识。讲解输入表格内容的注意事项,阐述设置表格内的文字对齐方式,使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方法,选择整个单元格进行调整。设计简单的修饰任务,引导学生选择整个单元格,单击工具栏中的选项,根据弹出的工具来选择合适的功能,来对表格边框和底纹进行修饰,感受表格修饰的技巧和意义。利用网络广播向学生的计算机投映本课内容简介,出示相应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经验,对照思维导图来阐述学习的内容,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鼓励其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体会制作表格相关知识,并将制作完的文件保存至桌面,利用网络发送至互联网班级群内,教师审阅后并总结作品,表扬制作优秀且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结合任务完成的情况来给学生打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1]。
二、逐渐提高任务难度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修饰课程表》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各式各样的课程表,鼓励学生对照没有任何修饰的课程表和风格奇特、色彩艳丽的课程表,阐述自己观察后的感觉,并激发其制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带领其复习之前学习过的旧知识,引申出新的学习内容。从色彩艳丽的课程表中阐述背景中底纹颜色的设置技巧,讲解课程表中字体的颜色与字号设置方法,阐明单元格的对齐方式,使其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了解制作课程表的步骤。逐渐提高任务难度,让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所学内容,利用互联网来搜索自己喜欢的图片作为课程表的背景,合理的对齐单元格,修饰课程表中文字的字体、颜色、字号,鼓励其将制作完成的课程表发送至教师端,由教师利用网络广播的方式逐一进行讲评。
再提高任务难度,让一部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制作一星期内上午的课程表,让另一部分学生制作一星期内下午的课程表,让其在制作完成后将课程表进行合并,分别阐述自己的设置方法与操作技巧,有效提高学习质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
三、结合生活提出任务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保存网页中的信息》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复习与网络有关的信息技术知识,鼓励其阐述生活中的新闻、音乐、视频、游戏等内容,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并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讲解在网页中保存信息的方法,并为学生示范相关操作,并以月球为主题,阐述月亮的相关文学知识与科学知识,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相关古诗,利用互联网来搜索古诗作者的生平简介,将文字性信息保存至 Word文档中。引导其了解探月工程相关信息,并利用互联网来搜索月壤的相关图片,保存至电脑桌面;搜索航天英雄的先进事迹,将文字性内容保存至 Word文档中,将航天英雄的图片保存至电脑桌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生活中与月球相关的各类元素,利用互联网中搜索相应的信息与图片,在成功保存后,与之前所搜集的各类文件进行整理,统一存放至 Word文档中,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调整字体的颜色、字号,合理调整图片的大小与位置,将文件保存并发送至教师端,教师进行审阅后,点评学生结合生活元素来完成任务的质量,使之能够获得学习满足感。
四、鼓励进行合作探究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申请电子邮箱》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具来呈现古今通讯方式发生的变化,引导各个小组讨论古人与远方亲人交流的方式和现代交流方式的区别,听取不同的讨论结果后,引申出电子信箱的相关知识,讲解名称和域名等信息,使各个小组了解有关电子信箱的基本知识,知道利用网络发送电子邮件的便利性。利用微课视频播放申请电子信箱的步骤,鼓励各个小组观看视频之后完成学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一个小组公用的电子信箱账号,教师奖励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并待所有小组申请完毕后,展示免费申请电子信箱的各类网站,为其普及相应的网络知识,使其能够明白电子邮件可以短时间内将信件传送到世界各地,为拥有网络的人们提供学习和工作便利。课后总结各个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结合课堂表现,将对各个小组的评价整理成电子表格,利用电子信箱发送至各个小组的公用信箱,令其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查看,进一步加深其学习印象[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认识到任务驱动法的积极功效,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应用,指导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实践操作水平。通过运用设计简单基础任务、逐渐提高任务难度、结合生活提出任务、鼓励进行合作探究等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之能够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良好的主观体验,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主动投入学习中,依托教师提供的平台,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杨丽丽.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技资讯,2020,1815:145-146.
[2]宋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9:103-104+120.
[3]于建立.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