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晰 2廖世祥 3黄家梅
1信阳市勤工俭学教学设备管理站 464000
2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465425
3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465425
摘要:结合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许多挑战,如教师缺乏时间精力、缺乏经费支持、家长不配合、领导不够重视等。本文将视角聚焦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上,根据当前各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开展所取得的情况并不乐观等情况。本文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教学方式,提出注重角色转换、教学手段多样化以及建立师生交流反馈平台等,为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或者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式;教师;角色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国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教育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并列到基础教育当中。2017年9月,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基础课程改革,教育部专门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发展需要出发,在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转化为活动的主题,通过探究、制作、服务、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装备和实践教育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教育教学方式研究; 批准文号:河南省教育厅教教科【2019】755号;课题编号:2019-JKGHZBSYZX-03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S].2017.]]。从这里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补充。同时,在这一文件中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提出了要求,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既不“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责任,要平衡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实践的关系。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2017-09-27)[2019-1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因此,可以发现随着时代不断向前迈进,人们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课程的分工和教师角色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不可否认,在这些年的探索和积累中,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更多的经验和思路,对这一课程的认知也更加全面。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结合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现状,它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将视角缩小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上,探索教师教学方式,为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或者实施奠定基础。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出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的崭新的课程形态,是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向导,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强调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得,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向题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指定领域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是一种具有独立形态、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的发展性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式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式是解决问题、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办法,是一系列的活动方案、操作手段、实施路径。它包含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协调一致,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途径,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它介于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之间,同时也受制于教学策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学艺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之类的相关要素形成了教学方式。
三、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一)意识层面:不够重视
认知对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是说不少的事实经验都是在认知先行的条件下进行尝试而得出。但明显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是不够重视。这主要表现在教师、领导和家长中。一方面,学校教师和领导没有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放在学校课程同等的位置。在不少的学校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课时较少,甚至在比较偏的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学期也只有一两次,教师、领导忽视它存在的意义。
众所周知,学校需要升学率,教师需要绩效考核的压力之下,像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类占用时间花精力的课程,不少人认为其阻碍了当前学生成绩的提升。另一方面,家长方面不配合。在以“炫耀”成绩为骄傲的家长氛围里,孩子成绩才是他们最关注的,那些不计入升学成绩的课程,对他们来讲意义不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需要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己的生活情境,从自己的社会环境中去制定活动方案并参与其中,这些很多都都需要家长的配合,显然当前我们的家长方面也没有正视这些问题,因为数学考一百分和社会实践课考一百分给他们的安全感是不一样的。总之,普遍的现实却是对人们的意识造成了一定影响,这是目前不可忽视的现状之一。
(二)行为层面:方式单一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验,从而影响这门课的整体成效。但是目前,教师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单一的,翻来覆去就只会放放视频、提问讨论这几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从准备到结束都要与学生同在,并且还要求需要教师去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活动方案。究其原因,可以从教师自身的能力、受到的培训以及时间精力出发。首先,很多教师缺乏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术业有专攻,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是其他科任教师兼任的,他们的术业并不是综合实践这一门类,缺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因此也就缺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其次,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随着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结构研发出了不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直接就可以拿过来用,但不少教师缺乏灵活变通的意识,生搬硬套,造成一些效果并不好,很多培训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不能完全对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提升的作用。最后,前面也有提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资源有限,很多中小学教师都是兼任,这就造成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课程内容、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等。
四、促进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式多元化
纲要中已经明确的提出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对学习方式引导、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的分享者,分享课程资源、综合性知识和学生的成功。这段话囊括了教师从课程前期准备到后期评价反馈的任务,也是教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基本方向。
(一)注意师生角色的转换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这段关系中,教师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理应受到学生的尊敬,并拥有训斥学生的权利。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明确了教师需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在指导学生中获取新的成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合作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他在小组中也像其他的小组成员一样参与讨论和活动,而非是发号施令者或是指挥者。这样才能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吸取经验、互相进步。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第一,善用已有的资源。近些年随着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拥有 152 个推荐主题甚至更多,同时还有不少高校或相关教育机构也开发了一些课程教材和课程资源包,这为一线教师开展课程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是这些教材和资源包只是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普遍参考,针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情况,需要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当地资源和学生兴趣等多个角度进行创造与实践。此外,教师自身以及学生身上拥有的一些优势也可以充分的去挖掘并利用,这些都可以算到已有的资源中来,对教师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第二,善用情境教学。整个社会,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这些情境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下去参与活动,体验学校之外的世界和人情关系。第三,与学生同在。这一点是指教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做旁观者,不做训导者,要注意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换个视角关注学生,同时,也不是只“教”。第四,游戏结合。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从他们的成长阶段来讲,都具备各自的成长属性,在各阶段的烦恼也都不一样;但总归来讲他们都具备孩子属性,游戏是符合孩子特征而存在的,设计符合主题的游戏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立师生交流反馈平台
从准备阶段的以学生身份思考,再到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最后就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收尾阶段。很多教师会忽视这一阶段,但没有这一阶段,整个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因此,教学方式也涉及到这一过程,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情况最直接最主要的反馈人群就是学生。只有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交流反馈,教师才能不断的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建立师生交流反馈平台,帮助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老师之间达到同理。
五、总结
虽然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一些问题,但在日后的中学小教育中,这些问题会逐渐的得到解决,到那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不必单独拿出讨论,其地位上已经常态化。教学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影响是很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不同于其他类别的课程,它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法、学校要建立师生交流反馈平台。
总的来说,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他们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他们与教材和环境一起组成课程审议的第一手材料。教师不再是教育部门和课程专家的附庸,作为课程的开发者与设计者,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特定的情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学生对课题的自主实践和主动实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