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 张华
[导读] 在时代飞速进步的过程中教育事业迎来更高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

        张华
        江苏省连云港市厉庄高级中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121
        
        摘要:在时代飞速进步的过程中教育事业迎来更高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对于信息技术及时获取以及鉴别能力的需求更加迫切,也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了一项基础技能。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对其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持续性培养以及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这也与现阶段新课程标准规定更加符合。基于此,探究项目式教学方法得以帮助提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教学
        1项目式教学的概念和特色
        从概念部分来看,项目式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化非常大,主要是给学生进行项目分配,让其扮演一名生活中常见的工作角色,依靠任务研究,逐步完成问题处理,得出最终结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载体,教师结合教学活动的情况,促使项目式学习能够和教学活动全面结合,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时候,对学到的知识全面融合,逐步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在高中信息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教学活动满足课程的基本特色,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的基本能力。由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大量的空间,让其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设计和应用,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项目式教学的策略
        2.1提供有效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里,教师应创造切合实际需求、能引发兴趣、有创新性及可行性的情境保障项目式教学开展。例如,体验人工智能的项目学习,可以利用“传图识字”程序为学生解决文字从书本到电子档的转换,利用“形色”花草识别APP带领学生认识机房里的各种盆栽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项目活动时常会因为课时不足、不集中导致学生思路中断,针对课时问题,可以申请连堂课,或者利用社团活动的时间。另外,在安排学习活动时可以将该项目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整体内容进行整合,尽量涵盖所有核心内容及活动,内容与活动要有效融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信息技术项目学习活动经常需要跨学科的实验或设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加大与别的学科教师的合作,加强学生对项目的感性认知。例如,在项目活动中,需要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数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物理课上完成实验的探究,再将相关数据带入项目学习活动,也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实验探究或者通过播放真实探究的视频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利用Python工具处理数据、绘制图像提供支持。
        2.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想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应该注意对其探索意识进行激发,众所周知,问题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展开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设定问题,保证问题的启发性以及引导学生,从而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病毒防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应该对现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以及理解能力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高中生对于病毒防治的印象还仅仅是停留在电脑管家或者360杀毒软件的自动防控阶段,对于病毒的真正构成情况以及作用机理了解较为有限。教师可以以计算机病毒防治作为话题,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计算机病毒会对我们的计算机产生哪些危害?或:如果我们的计算机受到了病毒的侵染,应该采取哪种措施?教师所提出的这些问题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思考状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可以通过搜索网络资料的方式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丰满。教师应该意识到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2.3掌握技能,鼓励创新
        掌握基本技能,获得新知,是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实现再创新的条件。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加工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前提的,雄厚的知识是不断创新的基础。在《程序设计初步》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程序设计的陌生,且易产生畏难隋绪,笔者就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入手,剖析程序设计的思路、方法。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一些容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运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功能。这样,学生在运行分析中积累了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也受到鼓励,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断开启其思维,逐步形成了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学生欣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创作欲望。以此为动力,笔者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自设课题,创新学习。
        2.4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
        在信息技术学科的项目式教学中,在每个项目活动结束后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探究项目的评估过程中,不仅能够大大的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到自身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在项目活动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评价环节可激发学生知识碰撞的火花,在点评他人的同时还能够审视到自身的项目探究表现。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估环节,学生在对自身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评估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探究项目的总结能力,帮助积累更多的信息技术项目的操作经验。由此可见,教师能够构建一个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内容十分抽象,早期教师在教学时,由于应用的方法存在缺陷,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未能达到预期。为此,教师就可以尝试应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将整个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让其自主按照要求,逐步完成各个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将以前学过的信息知识融会贯通,有效解决眼前的问题,以此加深认知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也将为其未来的个人发展带来了诸多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念平.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项目式重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1):42-46.
        [2]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潘守挥.名师在线.2020(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