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张倍毓
[导读]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性、品质的关键时期

        张倍毓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思旺镇镇北小学 广西 平南537321
        摘要: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性、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应该强化素质教育,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是非观,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这里就以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做研究,并提出策略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引言:小学时期的学生已经进入了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展开积极性引导与教育,保障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性与思想。因此,过去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对课程改革创新,更好的满意于学生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这样才能加快学生发展。
        1小学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强化,并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学习观与人生观,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注重对学生道德观、思政观的培养,进而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发挥的教育价值是不可忽视。这样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有效推进了课堂的发展。通过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将从法治教育约束学生行为,从道德教育约束学生思想,以加快学生的发展,
        目前这个时代的发展已经超出人的想象,尤其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信息化资源的交织,导致中小学获取多元资讯并不困难,而这些信息极有可能影响学生呢发展,若不加以引导,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势必会养成不良的习性与爱好,甚至伟大,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强化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2目前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应用现状
        新课程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教育在其中也获得了巨大提升。但是相较于别的学了而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并不大,并未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在实际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少教师仍就采取老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教学思想陈旧,缺乏兴趣、创新性。只依靠课程进行知识讲解,同时涉及的案例、生活实际非常少,因此这个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都不喜欢这样的氛围,而这种教育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发挥不了教育的真正内涵。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3.1对教育教学思想进行转变,强化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学科、各关键内容学习点都需要教师注重创新,强化对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的灌输,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而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而言,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文的知识与道理,更要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了解学习的目的,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十分关键,也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所以,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并不断掌握适合自己、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并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呢主人,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掌握课堂教育主动权,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对知识的归纳与反思,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就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教学内容“呵护我们的身体”,在实际教学就需要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理论,而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对课文展开相互讨论,以小组形式对人体机能展开分析,并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


        3.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借助信息化教育,改变了传统枯燥、单一的课堂,同时信息化教育中融入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声音、动画、视频、图文、甚至更灵活的学习课件等信息化资源,有效的改变了以前枯燥、乏味的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让学生容情于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思想,也可以提高学生思维,更好的加快学生发展。
        就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这部分文章时,过去的教育按照课程流程简单的引导教学,可以说就是将课文在读一点,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这种教学枯燥,收获的教育效果并不好。因此,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导入,让教学更生动活泼,激活学生兴趣。于是在课堂中教师就准备好事先准备的国庆阅兵视频进行播放。这其中有威武挺拔的解放军战士,同时也有阅兵仪式后的多民族游行队伍。学生看了视频无不感到激动、自豪,对于民族的认同感达到了鼎沸,同时也看到了不同服饰、打扮的其它民族中华儿女,对中国这个大家庭感到了温暖。而学生正观看视频激动的时候,画面中播放了爱我《爱我中华》,而这个时候也让课堂氛围达到了最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展开一系列教学,从而推动学生发展。如教师在课堂中提问道:同学们,观看了国庆阅兵视频有何感想?学生们听了无不发表自身感言,有人说自豪,有人说以后也要当兵,也有的说他我要保护自己的家园。教师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道:后面的歌曲,学生们听了能不能告诉我听到了歌词说有几个民族?你们又知道哪些民族?学生们听了就认真的回忆,便有人很快的回答道:有五十六个民族。教师连连点头。后面又有学生回答:我们是汉族,我知道学校有苗族、壮族。听了这些以后,教师就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对课文充满了兴趣,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不同的民族舞文化,并在其中弘扬爱国精神,这样来保障健康、科学发展。
        3.3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学生构建良好教学环境
        在新课程教育大环境下,越发关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烘托,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组织者与领导者,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独立学习意识。以任务式教学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才可以有效加快学生发展,推进学生进步,这样才更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的养成。传统的教学枯燥、乏味,教师缺乏积极的引导,这种局面迫切需要改进,教师需要致力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表现做出更多的反应和改进,当学生兴趣低下的时候要找到其中原因,力求改变传统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地探索,对整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改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其可以成为国家未来的可用之才。
        比如说,在学习“大自然中的快乐”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就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而为了能够给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魅力的向往,可以带领学生对我国的地图进行观察,并与其他同学一起观察和思考中国地图的形状,如像一只“大公鸡”,随后教师可以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美丽风景,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辽阔疆野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挖掘大自然中的快乐,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在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动帮助学生寻找学习定位,还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准确分析并且做出改变,以便于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刺金.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04):86-87.
        [2]朱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27-228.
        [3]潘竞扬.论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1(07):74-75.
        [4]李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96+98.
        [5]肖轼茵.灵活使用教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A].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