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刘翠香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阶段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刘翠香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阶段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很多拓展性的课程在小学阶段逐渐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变化。科学这门学科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形成以及对生活的实际观察。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在于他们看不到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神奇的现象。科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了解生活,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引言: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重视学生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班级中的很多学生出现了学习兴趣不高,综合素质发展较弱的现状。虽然科学课一直存在,但是这门学科的实际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没有得到提升。科学这门学科主要是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思维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同学们主动的观察生活,并将教材中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积极开发网络资源,拓展思考空间
        在小学科学资源的开发中,教师可以结合现阶段较为热门的授课方式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小学阶段的授课主要是积极的拓展同学们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本质。例如在介绍磁铁是怎样吸引物体这一单元的内容中,老师首先要让同学们对磁铁有着基础的认识。在课上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尝试用磁铁吸引桌面上或者自己的任何物品,并仔细观察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体,对那些物体没有反应,将两个磁铁相互靠近,是否会出现吸引和排斥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这些问题的提出中,同学们会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产生较强的兴趣,此时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并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相关的拓展,运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展示出磁铁的本质,并在课上解释磁铁的磁极以及与指南针相关的知识,并请学生能够在资源的拓展中主动的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科学这门学科,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加深入的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思考中帮助同学们形成科学思想,进而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1]。
        (二)积极开发生活资源,理论实践结合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将生活中的知识引入到课堂当中,鼓励学生主动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在科学资源的开发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明确,科学中所介绍和总结的规律都是从生活这一角度出发,感受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不同的神奇的现象,并用科学和客观的方式解释这些神奇的现象。因此在资源的开发中,老师要在课上积极的开发生活资源,培养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强化同学们科学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介绍水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需要同学们掌握几个不同的概念:沸腾,结冰、融化等基本的概念,这些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见。在课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水发生的这些变化需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首先介绍水的沸腾,生活中同学们都喝过热水,那么热水是怎么形成的呢?很多学生会说家里由热水壶,通电之后会听到咕噜声,之后会有大量的蒸汽产生,水就沸腾了。这些现象都是机遇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那么水在沸腾时需要什么条件呢?是通电吗?很显然不是,事实上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达到沸点后就会发生沸腾。有着这样的学习经验,同学们可以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学习,进而掌握基本的概念,并由此提高实践和生活的结合情况,拓展生活资源在课上的运用[2]。
        二、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
        (一)开展科学实践,提高资源利用
        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证实理论的准确性,因此在资源的利用中,老师鼓励同学们在课上主动的参与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的形成,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单元时,首先需要同学们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静电现象。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基本的概念和静电现象出现的环境,思考如何能够在实践中观察到静电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中,老师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完成静电现象环境的创设,并带领着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将相对抽象的概念在实际的场景中表现出来,加深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情况。
        (二)构建学习环境,明确科学内涵
        学习环境的营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的内容当中。科学这门学科介绍的部分内容相对抽象,很多学生在缺少学习环境的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教师要能够主动在课上构建相关的学习氛围,在氛围的带动中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在学习花果实种子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请同学们到学校的花园中认真的观看并学习,在实物的观看中,老师为同学们营造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并由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3]。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科学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也任重道远。就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而言,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增强科学敏感度,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指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理论和实验的结合,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从而实现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璇.基于观察学习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2]张雪钰.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0.

[3]韩燕萍.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