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梁海芳
[导读]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培养综合素养高的人才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梁海芳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第二小学  广西玉林市  537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培养综合素养高的人才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从小学阶段实况来看,学生的道德人格正处于形成期,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行。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注重有效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该课程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学情,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从基础层面进入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的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应当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道德与法治概念和作用。
        1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度
        一部分小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度,更关心和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发展不够重视。因此,要想取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小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识,再采取有效授课方式,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1.2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丰富的教学形式才能最大化吸引学生的心神,提升学生的兴趣,除了在课堂引导之外,开展各项活动,主题演讲、辩论赛、课外兴趣小组、手抄报、演讲、大型宣传会、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等,都是生活化教学的一部分,如果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只是枯燥地将生活现象引入教学中,长久下去,也会消磨学生的兴趣,对教学不利。
        2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1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生活认知的关键阶段,无论对于什么事物都会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好奇心的存在,才能够促使学生思想、思维的不断深化和提升。所以,作为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的时候,应当合理科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对于某节课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会更加专注于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这也是很多教师努力提升学生兴趣的根本所在。然而,兴趣是一种特定环境、场合下才会产生的事物,一旦脱离学生产生兴趣的情境后,兴趣自然而然便会消失。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努力寻找和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并以学生的兴趣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另外,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还需要深挖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构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假相近的内容,让学生对产生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和辩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揭示出正确的答案。同时,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贴合当下社会情况,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了解和记忆。
        2.2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意识
        认识源自实践,实践属于认知的归属和目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时,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开展教学时,必须要将社会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比如开展“爱护环境”相关知识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为学生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花草,讲解植物对人类生活发挥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植物的了解,还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逐渐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品格。
        2.3注重课程导入
        优秀的课程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迅速从上节课课程中转化过来,并对新的课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教学的帮助巨大。在课程导入阶段就引入生活化元素,例如,在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课程时,在课程开始之间,先给学生展示两幅正常人的肺与长期吸烟者的肺,再给学生说明吸烟饮酒在生活中的危害,提问学生:“同学们,假如生活中有人给你递了一根烟,你会怎么做呢?”倡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相互探讨的方式,交流思想,最终,学生会明白吸烟喝酒的危害,提高警惕性,课程自然而然地开展了下去。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极大地提升该节课的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可以让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
        2.4教师要给予小学生鼓励和评价,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受到表扬和肯定是每个人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不断进步,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倘若有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并要求全体学生向这名同学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拥有自信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将更集中精力地听教师讲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5加强师资提高道德法治教学质量
        作为学校应当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建设,在初级教育阶段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另外,学校需要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寻找专业的教授人才,由专业人才将专业化的知识传达给学生,通过对专业术语的详尽解释,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法律条文中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将道德与法治意识传达给每个教师,利用不同的课程内容,向学生传达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核心素养内容,提高学生道德法治意识,对于学生现在、将来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让学生的未来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柯杏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9(14):126.
        [2]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2017(3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