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打开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黎渭江
[导读]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是班级的建立者、组织者,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黎渭江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初中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是班级的建立者、组织者,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在班级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在初中阶段,中学生处于发育的关键期,进入了青春期,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需要以德育工作为立足点,需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进行教育,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使班集体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良好的班风的带动下努力学习,健全人格。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

        初中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一个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绝大对数学生在初中阶段进入了青春期。在此阶段是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时期,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文本从德育的含义、重要性、中学德育现状及其策略等几方面提出浅薄的看法,望各位多加批评指正。
一、德育的含义
        德育是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主要是指教育学上的德育,狭义的德育主要是指学校的德育,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德育就不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只是相较于道德教育,所占比例不占主要优势,其位置和作用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文本所指的德育主要是狭义的德育,也就是学校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
二、德育的重要性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句话中肯的点出了德育的重要性,一个学生可以智育不好,体育不好,但就是不能德育不好,一旦德育环节出现问题,造成的问题与后果是无法估量和难以挽回的。德育过程主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构成,教育者也就是教师,受教育者也即学生,德育内容前文已经提及,德育方法将在下文提到,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作为客体的主体作用,将学生放在德育的中心位置,在思想、成长、心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疏导,在尊重德育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德育手段,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中学德育现状
在教师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德育认识不够,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现代信息,而教师的年纪所接触的信息与学生所接触的产生了信息差,之间会造成间隔,产生差异。从一些班级管理案例中可以分析出,教师与学生隔阂带来相应的问题,一大部分是因为学生于教师之间的心理间距过大,其教育方式老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陈旧的填鸭式的德育方式,流于形式,未能直达学生的内心,不能触及到学生的情感,让一些自尊心强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抵制情绪和反叛心理。有些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未能提出具体的要求,知识大概笼统地进行简单介绍,也未将具体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告知给学生,没有做出正确的指引,这种德育方式应该随着社会的而发展被淘汰。
不符合新时期初中生对德育的需求。
        二是德育教学理念更新慢,较为落后,素质教育在践行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应试教育的现实赤裸裸的摆在前面,作为拦路虎,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高学历是许多读书人的追求,一昧的追求学历,为学历学习,以学历带来的价值作为衡量德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现状,这种情况对中学班主任进行班主任工作和践行现代德育理念形成了制约,让班主任过多的干预文化课成绩的提升,忽视学生品德的指导。


四、德育的策略
(一)了解德育规律,对症下药
        德育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在一定时间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感化,按照德育提出的目标在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借助相应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并逐渐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教育,促进其品德发展的渐进过程。
        德育过程主要有四个规律,一是要明白德育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在具体的实施方面,并不囿于一种机械性的开端,“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哪一个作为开端都是正确并合适的四个方面要全面培养与发展;二是要在学生的活动与交往中,对其进行多方面教育,寓德育于活动之中,教学之中,集体之中,将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三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新的需求与旧有的思想道德水平发生摩擦,进行矛盾;四是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持之以恒的抓,反复抓,抓反复。
        在了解规律之后,结合规律进行德育,如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如参观烈士陵园、进行团员主题大会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意识,让学生回到家之后帮助家人进行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在班会中贯彻德育
            在班级中定期召开班会,以班会的形式进行德育,在班会中传达德育理念,在班会中贯彻德育原则,在每一次的班会中制订主题,围绕主题展开相应的德育教育,例如展开爱国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把党史学习当作班会的主题,践行爱国的前提就是爱党,爱党与爱国一致,将爱国的主旋律荡漾在班会的全程。也可以展开相应品德主题的班会,如“常怀感恩之心”,以“感恩”为主题,以团结友爱同学为班会目的,在班会中进行感恩品德教育,让同学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感恩品德十分重视,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处世信条,与国外的感恩节进行联系,引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好班级主题班会
(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班主任不仅要对班级进行管理,还要承担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三观。 因此,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采取合理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徳育渗透。例如在学习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不仅是对风光景色的介绍,还要认识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阔大胸襟和无产阶级的壮志豪情,在学习《背影》这一篇佳作中,体会父爱,感受人间最真挚、最朴素的感情,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亲情、领悟亲情,学会去关心父母,关心亲人,关心师长,关心同学。
结语:
   德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在不同的活动中贯彻德育理念和德育原则,运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关爱学生,疏导学生,让初中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牛静,张传宝.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考试周刊,2020(A4):13-14.
[2]杨国元.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17-18.
[3]梁功娟.走进学生的心灵 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考试周刊,2020(97):157-158.

作者简介: 黎渭江(1983.2-),女,汉族,湖北宜昌人,本科,初中英语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