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郭轶
[导读]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郭轶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于教师职后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在理念、机制、实施方法等方面仍旧处于一种传统和特色简单叠加的局面,其中缺乏必要的创新元素,这也就导致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无法将这一教育的特殊性进行展示,更加不能全面适应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提升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本文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作为切入点,从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内容体系、培训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优化
        1、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持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也是教育工作效果和质量得以持续提高的重要基础条件。从目前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看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如下几项基本原则:第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简单而言,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在遵循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前提下,做到同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帮助教师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第二,兼顾个性和整体的原则。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教师以及教师成长的多个维度,是为了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也需要立足于教师个性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体现出其多元性和多层次性,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1]。第三,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衔接,在全面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教师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共性、特性,且在内容上需要体现不同阶段教师学习内容上的重点和特殊要求。第四,系统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系统工程,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应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分层分类系统性构建,课程应引领与伴随教师的成长。同时,新时代的教师也要做到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优质地实现全面育人。
        2、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新
        2.1课程目标的全新设定
        从我国目前素质教育推行的背景出发,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课程目标做出全新的优化以及设定。简单而言,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观,帮助教师提升其专业以及个性发展水平。同时课程目标的设定也需要全面综合考量社会、个人以及学科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不但需要逐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适应能力,拓宽其知识面,更加需要全面培养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水平。除此之外,也需要在进一步重视教师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工作的同时,重点关注教师的人格、品性等方面的提高。
        2.2学习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模式建立
        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建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建立工作坊的课程教学模式。目前,工作坊的培训模式越来越常见,其是一种有效的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具体而言,需要通过活动、讨论等方式,对某些话题进行有效的讨论,这种模式往往对话题更具针对性,组织形式也更为灵活。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工作坊的形式可以应用其中,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3集中面对面传授、自学辅导以及研讨活动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需要以课程目标作为出发点,全面结合中小学教师学习工作特点,实施集中面对面传授、自学辅导以及研讨活动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2]。集中面对面传授,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借助专题的形式,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等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呈现,确保参与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学员,其自身的理论知识结构能够得到持续的更新和完善,真正帮助教师学员解决在其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自学辅导作为整个技术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在有效弥补理论知识面对面传授工作不足的情况下,有效缓解教师学员自身的工学矛盾,帮助其在深入理解面对面传授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研讨活动则是整个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学员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和指导进一步深化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逐步提高其专业教学能力水平。
        2.4课程内容体系的革新
        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基本组成要素的课程内容,从某个角度看来,对于课程功能的发挥有一种质的规定性作用,需要从具体的课程目标出发,合理的选择和设置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内容。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方向来看,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实施的能力。由此出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需要包含如下几项基本内容:第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高低对其从事教育事业内部动机的强弱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故此在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师德修养一直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在当前素质教育落实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中蕴含的全新理念也将新的内涵与意义赋予了教师职业道德体系[3]。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以其教育观念转变作为基础条件,故此需要将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变作为切入点,更好地消除教师对于全新职业道德规范修养的不适应感,现代化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然要成为教师继续教育中职业道德修养类的主要课程。第二,教育理论类课程,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教书育人,而教育理论则重点将教书育人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全面揭示,故此中小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便是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活动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由此看来,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将教育理论类课程作为重点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一般教育理论和学科教育理论两个组成部分。第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结合,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全新变化,最终影响到教育思想观念,甚至于整个教育体系我国教育部门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类课程必须着眼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具体学科教学的整合,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这一学科需要将具体的学科教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紧密的结合,比如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等应该是这类课程的核心内容。除去这三门课程内容之外,教育科研类课程、知识拓宽类课程、前沿引领类课程等都是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4建立适应不同教师需求的培训结构
        想要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状况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则必须要严格遵循教育工作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全面考虑中小学教师的内在需要。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经济因为快速发展,再加之高等教育逐渐普及,使得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学历、职称、素质高水平发展的特点。但同时,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也比较明显,比如地域性差别、校际间差别、学段间差别等。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需求,在培训结构上需要突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新任教师的进修工作。主要是针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同时也包括了新调入的非师范院校的工作人员的培训。第二,教师职务进修工作。简单而言,包含了骨干培训、研修培训等形式。第三,教师群体的学历进修。包括了合格学历培训、高一层次或第二学历的培训工作。第四,专业教师的资格晋升,比如心理教师、音乐教师、体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等,都需要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资格认证晋升过程性课程。
        3、总结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为了帮助教师在针对性改变自身专业素质不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其执教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优化创新这一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新时代下的教师全面发展的目标课程观,并配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培训结构的有效转变,真正适应不同教师在专业素质发展上的个性化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琨,关燕,刘景丽.国外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本土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8(02):121-125.
        [2]翟建华.教师在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J].中国教师,2016(07):82-85.
        [3]付小平.中小学教师非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5(03):67-69.
郭轶,女,1972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汉族,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专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 单位: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邮编:5180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