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毛晓芳
[导读] 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教学思想

        毛晓芳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东小学    323000
        摘要: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和持续地进步。在教育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构建生本课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研究
引言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新教育理念,它旨在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对学生自主性的引导与发挥特别有效,能够保证学生在深入实践与观察过程中,切身体会学科学习规律,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构建自主课堂是生本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一、“生本教育”的必要性
        数学是许多自然学科的基础,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打好数学基础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以及日常生活都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方便学生日后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正是身心素质高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生各种认知在初步形成的阶段,学生的思维在这个阶段也在快速发展,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新的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设计并不合理
        现阶段教师并不依赖于教学设计,上课前阅读教材也不是特别认真,课堂上也存在着上课转移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难以凸显,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上加难,不能达到期望。此外,教师不注重创新课堂设计活动,因为他们统一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科学基础。
        (二)教师授课方式单一
        现如今,大部分教师教学时将重点放到课本内容的讲解上,始终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提不起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他们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的长时间讲解会让学生觉得十分乏味无聊,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合作归纳教法促进数学感性认识
        采用合作归纳教法可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感性认识。如,在学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通过分组合作归纳教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促进他们的数学感性认知水平。教师首先锻炼学生形成“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头练习习惯“10个3是30,10个30是300,10个300是3000”并保证这些基础口头计算知识能够长久留存于学生的记忆库中。然后,在进一步的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想象去以此类推有关“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内容,形成新的数学心理效应。
        (二)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大幅度提升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要想落实生本观念,教师就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是一项能够深刻触动学生情感和意志的活动,只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所以,教师要保持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之间形成竞争、互助、友好、和谐的关系。
        (三)小学课堂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常规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从自己固有的教学思维出发,采用的都是同一套教学策略,按照课本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记忆。这样的课堂并不符合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学生在这样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容易形成固化的数学学习思维,也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生本教育”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固化模式,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基础,根据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
        (四)通过生动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由教师设计,旨在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学习上,从而为构建高效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数学中,教师通过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入简单音乐、悬挂思想的故事等,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半方差图中,许多学生像过去一样对方程的这一部分没有强烈兴趣。因此,创作者们用故事以有趣和有趣的方式导入了新内容。例如,宇航员Komarov在“Union1”号船坠毁前告诉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十进制数,并集中注意小数点,因为alliance 1号船的悲剧是由于在计算中忽略了小数点。“在这个教室里,学生们被告知十进制数在计算中的重要性,即珍惜用生命获得的知识不仅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创造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带着使命感引导学习,为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学会在“自主课堂”中自主学习
        自主生本课堂构建的基本原则是“精教活学”,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课堂”则是在“精教活学”基础之上构建的,它追求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动手实践。“自主课堂”所激发的是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这非常符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诸多教学要求,可满足生本教育要求。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是新课改对学生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关键,“精教活学”恰好能达到这一目标,它同时也希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课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开展课堂教学自主化发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开放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巧妙设置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是近几年来数学教学活动的新兴环节之一。从目前来看,其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的重点部分,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前置性作业与传统的预习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传统的预习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前置性作业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设置前置性作业,能够使学生有效地跟随教学进度,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当前教学改革在持续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各项要求,有效落实生本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与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薛红科.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15.
[2]谭权英.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0):84-85.
[3]李春花,慕丽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思考[J].读写算,2020(14):177.
[4]申志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152.
[5]王桂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