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斌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首南蔡家小学315194
【摘要】 在目前社会对小学生的看法中,认为小学生应具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是为了给小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自我生存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提出对小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能够让小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自发的社会责任感。《新课标》中提出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资源,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中自由发展,用已获得的经验完成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能够学会主动发现、主动学习、主动创新。
【关键词】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综合发展;品质教育
社会进步,国家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在不断创新。我国最初提出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需要不断发展,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而后增加了美劳两方面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也不能仅仅成为空口白话,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发展。由此增加了社会实践的新课程[1]。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实践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自身的能力,能够发现社会之间的联系。
1.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探索
1.1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足够相信
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方式,学生更多的感受是新奇和好玩,而教师会觉得在户外学生的安全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在实践活动中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极易发生一些问题和安全事故,并且可能因为玩心太重而忘记完成活动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也不能过于担心,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亲身体验,发现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他们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周围环境的融入意识,能够保护自己,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劳动的机会。所以教师应该信任自己的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
1.2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大胆创新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面临不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按照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参与。在劳动教育中,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的传授,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动手操作,学会劳动技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在获得劳动技能后参与实践活动,并且能够很好的运用已获得的劳动经验完成实践项目。学生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锻炼,能够顺利完成自身的工作内容。学生的能力逐渐得到显现,活动意识也愈发高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在收获中成长,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2.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资源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也在各阶段学生中逐步发展,而我们的学校以及周边环境都是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的劳动观和实践活动有很大帮助[2]。社会环境是变化的,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更加真实、更加生动和更符合学生发展的环境。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要以真实的社会作为学生发展的根基,对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对老师来讲也是不小的进步。学校为学生模拟了劳动环境,而真正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逐步认识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发展能力。城市实践项目可以为学生进行社会性发展提供帮助,例如参观医院、消防队等,参与敬老院的劳动,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带动身边的人了解相关知识。乡村实践项目的开展则为学生增加了很多的趣味性,可以结合乡村开展一些野外项目,例如野炊、和农民伯伯收麦子、收水稻和摘棉花等,能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对劳动的认识更加深刻。
3.学生能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进行合作与创新
3.1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体验而设计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劳动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和探究中开展丰富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
通过生活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型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方面的培养。在面向多元化社会时,要从日常生活中选择题材作为研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得到经验,自主的整理已收集的信息,汲取养分,养成良好品质。
3.2实践活动中学生应积极合作,共同创新
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学生能够自己定制计划,按照活动内容进行分组,通过分组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问题等大大节省了实践时间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积极地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认真记录实践环节和内容,开展相关联的其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内容上也进行了创新,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了真实且多样化的方式。
4.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学校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能够对劳动教育有足够的重视,不占用劳动课程的时间,对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可以请家长在家做好监督工作,完成劳动教育。选择合适的时间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而综合实践活动是除了学校以外的另一个课堂,能够让学生在范围更加广阔的的空间进行劳动教育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在开展“国家事知多少”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收集近年来的资料了解国家事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与同学交流,得出结论,国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所制定的每一个决策都符合国家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我国实力也不断增强。通过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了国家富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5.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密不可分
5.1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融合
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问题,进行课程融合。从整体性出发,进行合理规划和方案设计,整理课程结构,再进行局部分配,分布合理。根据已规划好的方案按照流程进行。学生和教师分工明确,教师发挥应有职责,学生也可提出可实行建议,完成课程融合。
5.2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融合实施的途径
通过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并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劳动的乐趣和意义,帮助学生成长。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多方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进行及时的交流与讨论,互相提升,共同成长。最后要进行对学生的强化训练,根据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要不断地巩固,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5.3融合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
融合课程的实施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对课程内容进一步的完善,对融合课程发展有重要作用,为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积累了更多的资源[3]。同时学校与各个实践活动地点共同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把握和对社会的认知了解。根据融合课程的深入,同时对劳动教育进行创新,将每个学期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做成成长记录发给学生,将学生的实践经历和故事做成成长档案在毕业后发给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历程画上完美的句号。
6.结语
劳动教育是国家针对学生发展提出的方针建议,而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下获得了劳动教育的真谛和对社会的其他认知。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将有必要为学生的发展继续实行这一新型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品质教育和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青. 创书香乐园激情趣以“+”思维促整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的行动与思考[J]. 时代教育,2016(8):230-232.
[2]高清潮. 小学劳动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措施探究[J]. 考试周刊,2020(73):3-4.
[3]张阿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究[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3):118-119.
作者简介:鄞州区骨干教师,长期致力于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姓名:周勤斌(出生年份1980/01/04),性别 男,民族 汉,籍贯 浙江宁波,职务:执行校长/职称 小学一级,学历 本科, 研究方向:小学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