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
康定市东大街小学 四川省 康定市 626000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小学上的必备学习技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随之而来的是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增强小学生感受力,提高小学生欣赏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语感培养
语文是一门十分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汉语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深刻清晰的感知语文的美,学会享受语文,爱上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科整体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朗读教学的总结与实践,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朗读思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足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理应占据一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比重,然而长期以来,朗读教学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固定的课堂设计。在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多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少出现朗读教学的环节,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朗读成为了学生们在课前或是回家之后的作业,在课堂中占据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使得朗读教学很难发挥应有的教学内容,学生无法及时获得教师的示范和纠正,同时也得不到相应的朗读教学引导,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们朗读意识的培养。
(二)朗读内容单一
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内容大多围绕当前语文教材开展,除此之外很少出现其他教学内容的辅助。很多教师将学生的朗读能力与学生学习整体知识水平相挂钩,使得学生为课本而朗读,少有的朗读机会也大多处在课下或是讲解知识之后所剩的时间里,这使得课上的朗读环节处于极为不稳定的状态,时有时无。与此同时,在课上朗读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加喜欢选择朗读能力好,语言表达能力佳的学生进行朗读,确保课堂教学的进度顺利完成,这不仅使其他学生的朗读需求得不到满足,还影响了了课堂教学的公平性。
(三)学生兴致不高
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朗读的兴致并不高,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很少有机会在课上进行朗读练习,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时,也显得过于敷衍,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朗读热情。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评价内容毫无新意,缺乏诚意,善于用“读的很好”、“读的很流利”、“读的很有感情”等内容平平,十分模糊的语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学生得不到客观详细的评价内容,无法对自身的朗读水平进行有效反思和提升,朗读信心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久而久之对于朗读的积极性自然而然被消磨殆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看准时机,加深理解记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看准时机,运用朗读教学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们通过朗读对文章进行思考,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美好,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阅读和讨论,对文章中的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自己的看法,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章的哪些地方凸显了父亲喜欢树林和鸟。之后,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们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涵进行总结和感受。当学生们对文章背后父亲与自然热烈的爱有所理解和认识时,对文章进行再次朗读能够有效的加深课堂记忆,
(二)多样教学,丰富朗读方法
小学生心理较为稚嫩,比较容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添朗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可在朗读教学中组织多种朗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小学生们情不自禁的加入到朗读活动中来。
例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室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朗读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对文章中的两个小主人公形象进行演绎,教师在一旁进行表演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进行顺利演绎。当教师轻轻说:“红头悄悄躲在了一个草堆里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时”,扮演红头的学生也变得十分安静,当教师突然急促地说:“大黄牛来吃草啦”时,该生跟着大声叫起:“救命啊!救命啊”。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文章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内容。
(三)专心倾听,优化朗读评价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朗读学习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欣赏和分析能力。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应当表现出十分的专注,用心倾听学生在朗读中的情感流露以及不足之处,在评价时也应当针对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有的学生在朗读中感到紧张,声音会变得很小,语速也非常快,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读的非常流利,可以看出在课下对课文有非常用心的预习了,不过声音有些小,后排的同学可能都听不到你这么棒的朗读了”。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对学生的用心提出肯定,另一方面也委婉的指出了声音小语速快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当对朗读重视起来,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河. 浅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亚太教育,2016(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