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优秀生“灯下黑”现象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王 婵
[导读] 在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依然普遍认为,只有学科成绩优秀和考进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才算人才

        王 婵
        汉中市北关小学,陕西省
        在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依然普遍认为,只有学科成绩优秀和考进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才算人才,考试成绩与升学率高的学校才算办得出色;一些中小学依然抓住几门主要学科不松劲,在片面素质教育思维下坚持以学科成绩论英雄、评优劣,由此产生形成的优秀生群体,接受书本知识能力强,学习踏实认真,考试成绩优秀,被树立为学生楷模,理所当然地担任学生干部,深受教师和家长偏爱,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光晕效应突出,自我感觉优越。在这种“一俊遮百丑”的评价模式下,人们忽视了优秀生群体的负面因素,在优秀生爆出严重问题后只是扼腕叹息,而“灯下黑”现象一直得不到正视和消除。
        1. “灯下黑”现象的主要表现极其后果
        “灯下黑”本来是指灯光照亮了周围,但灯座后边总是阴暗无光。 优秀生光彩照人,自身缺点却被掩盖和忽略,形成“灯下黑”现象。其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1 好强自恃。优秀生一般理解和记忆能力强,学习效能高,考试成绩好,很受老师推崇和同学追捧,因此形成强势心理状态,养成做事果敢、以势压人、逞强好胜、自恃孤傲的个性特征,表观为主持与组织班级事务时妄自尊大,对同学吼三喊四,态度强硬,凌驾于同学之上,歧视后进同学,瞧不起普通教师,有时甚至组织小团体与教师对抗。优势心理发展下去的后果是,在鹤立鸡群的小圈子里自以为是,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一离开学校就忘记师恩,瞧不起父母,参加工作后往往目空一切、纸上谈兵、脱离群众。
        1.2 虚荣嫉妒。从小学开始,优秀生大都是学习“尖子”、学生干部和活动骨干,他们荣誉叠出,受人艳羡,教师对其倍加信任,偏爱有加,他们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虚荣心。如果疏于引导,就会形成“唯我独尊”、“非我奠属”的心理障碍,一旦失去荣誉和地位,就会灰心丧气,痛苦郁闷,甚至心理崩溃,走向自残自杀。当别的同学在苦苦奋斗中赶超上来时,他们心生嫉妒,拒绝帮扶。如果嫉妒心理得不到纾解,就会因心理失衡而产生矛盾,无端地埋怨他人,积怨过多后常常冲破心理防线,故意伤害对手,做出丧失理智的事情。在优秀生高度集中的重点高校,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复旦高材生投毒案,便是最骇人听闻的警示。
        1.3 恃宠而骄。老师和家长因为爱惜“人才”,大都溺爱优秀生,对他们的过分要求乐于承诺,想方设法满足其奢望,对他们的缺点错误姑息迁就或视而不见,对所犯错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予公正处理。而优秀生常常依恃老师家长的宠爱,不参加班级劳动,向家庭提出力所不及的奢求,甚至做出重大违纪的事情。久而久之养成自私奢侈、好逸恶劳、不守法纪等坏习惯,不能体察老师和父母的辛苦。留日学生上海机场刺母,最年轻博士生要挟父母全款在北京给他买房,我们痛惜发生在顶尖人才身上的这类事件时,是否想到不该漠视优秀生的恃宠而骄?
    2. 消除“灯下黑”现象的措施
        尽管社会“人才观”还未彻底扭转,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学校与教师的倾向在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但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正视“灯下黑”现象的危害,从自身做起,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完善评价学生的体系,健全每个学生的人格。


        2.1引导认识自己的强项与短板
        教师要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潜能和隐忧,适时加以正确引导,扶助后进生走向成功,抑制优秀生骄傲基础,以“人皆能闪光、亮点各不同”的事实,消除优秀生滋生所有荣誉舍我其谁心理的土壤。要从态度、方法和效果多层面评价学习情况,从品行、态度、学业、活动等多因素评价学生人格。要善于从具体现象中张扬后进生的闪光点,以分享优秀生的荣誉光环,启发优秀生认识自身弱点,做到不护短,消除“光晕效应”,养成尊重他人、谦虚合作的良好个性。实行多种形式的班干部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主持班级事务,使班干部不再成为优秀生的一种荣誉。
        2.2创造个性特长的成长天地
        教学要与生活接轨、与历史接轨、与自然接轨,全面拓展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要让动脑思维、动手操作、动情表演都成为受推崇的教学领域。让学生在文化、艺术、体育和操作等各个方面深入学习、广泛实践,鼓励他们在过程中发展特长,在擅长的领域取得成绩,引导他们以喜好组成社团,在专业老师引领下开展社团活动,发展个性特长。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并举,无论是谁,无论在哪个方面取得成绩,老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我校不仅表彰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还依托社团活动经常评选足球之星、制作能手、舞台新星、阅读博士……诸如此类的特长奖项,门类细、项目多、范围广,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特长的平台。优秀生群体五花八门,使学科成绩优秀生不再享有一枝独秀的尊荣。
        2.3加强挫折教育和耐挫心理引导
    优秀生经常沉浸在荣誉堆里,沉醉在艳羡的目光中,习惯了享受来自各方面的荣耀,偶然遭受挫折往往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但是,只要在受挫后积极帮助他们分析受挫的根源,寻求弥补不足的方法途径,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不仅能有效防止低迷情绪的蔓延,还会增强奋进的勇气,形成正视荣誉的态度,提高耐挫的心理准备。同时,对那些虚荣心、嫉妒心较强的优秀生,教师要暗自为他们创造受挫折的机会,在多次挫折及其相应的正确引导中,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和自尊心,消除受挫折后的恐惧感,学会冷静地看待他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逐步提高耐挫能力,健全品格修养。
        2.4 正视和纠正优秀生的缺点错误
        教育者要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个学生的缺点错误,不因学习和表现较差而动辄斥责,也不因课业和活动成绩突出而处处包容。尤其对于优秀生的缺点和错误,必须适时、巧妙地给予批评教育,才能消除他的骄纵心理。优秀生因为自恃而行事比较独立,内心世界隐秘,所以教师要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自尊心太强的不宜当众严厉批评,性格倔强的不能横加压制和放任自流。要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或以眼神、表情给予暗示,或与之平等真诚的交谈,或用故事实例去启发,或赠名言警句来提示,避免因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心理障碍与情绪崩溃,或者诱发逆反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家庭也要针对孩子个性的弱点,及时教育引导,或进行吃苦锻炼,或引导感恩尊亲。这样,优秀生既丧失了受宠撒娇的温床,又能戒除人性的缺憾,还可以养成配合管理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预防和消除“灯下黑”这一教育现象,单靠学校和教师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人才观,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灯下黑”现象必然会彻底消除。

陕西省汉中市北关小学    王婵    电话:13209250090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北关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