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下)   作者: 房晶
[导读] 在小学进行语文教学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房晶
        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
        摘要:在小学进行语文教学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发展,而且还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全面的实践技巧。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已成为语文小学教育的主要趋势。多媒体教学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进入了课堂。教育方式也直接影响教育培训的效果。因此,必须积极利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自主性得以充分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如果仍然沿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目标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以此来在基础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专注于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通过积极参与这一课程改革,及时反思教育理念和教学过程,重新审视我们作为教师的角色,并尽快改变传统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地位,从而逐步落实新课程的要求。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转移”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核心过程是学生的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旁观,演示和讲解,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和背诵。教师会直接概述主要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加以重复。证据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是影响了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没有生动图像的语言文字,学生将很难理解它。对于语言文字,可以很容易地使用音频和视频媒体将它们转换为真实的声音和生动的图像,以使学生进行直观感悟,并以此为基础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并以此为基础了解文章内容,逐步体验作者的情感。例如,在研究“桂林山水”时,当我讲解桂林山水特征的这部分的内容时,我了解了作者如何使用比较描述方法。在学生充分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显示桂林山水的景色,然后鼓励学生基于图片和视频对文中描写的内容加以理解。有学生质疑:“美丽的大海和镜子般的西湖已经足够美丽了,为什么作者却认为桂林的水更美呢?漓江和雄伟的大海以及镜面似的西湖有什么区别?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海和西湖的图片,以便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比较不同的景色。然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自主总结桂林山水的特征。通过观看多媒体和大声朗读,学生的身体和思想自然融入了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中,从而进一步领悟了自然之美,并深刻理解了语言文字的美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音频和视频媒体,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整体美感
        语文是充满美的学科,而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学研究证明,审美能力的基础是审美感。在审美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希望作为审美对象的文本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则必须消除认知障碍。因此,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视听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可以欣赏美丽的图画,鲜艳的色彩和优美的音乐,从而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文中蕴含的美。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讲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对于我们北方的人来说,我们还没有看到过西沙群岛。很难想象令人惊叹的景观和丰富的产品。

如果仅依靠传统的老师解释,则学生可能难以真正了解文中描写的内容,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视听媒体在教学中非常有效。通过音频和视频媒体,我呈现了了关于西沙群岛风景的视频,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的图片,以及我生动的评论,学生更好地欣赏了文字的优美语境。同时,视听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风景秀丽的西沙群岛,并展示了相关的内容。西沙群岛的整体美丽自然体现在学生的心中,培养了学生对美丽的热爱。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使用音频和视频媒体确实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整体美感。
        4.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的正确指导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创造力的种子。例如,当我教“狼与小羊”时,文本的最后一句话是:“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根据思维倾向,弱小的羊羔一定会成为狼的食物。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我用一台计算机显示了狼恶意杀死小羊的动画,故意问:“狼吃了小羊吗?”学生说:“狼比养厉害,所以羊一定会被吃掉”。然后,我继续问学生:“那么羊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被狼吃掉呢?如果你是这只小羊,你会怎样做呢?”接着,学生结合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并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5.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写作技巧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习的热情。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为没有写作思路的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并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学生敢于讲真话,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体验并自由表达。过去在教授作文时,由老师介绍作文的主题或材料的一部分,使学生坐下来认真思考。这通常很难激发学生的灵感,所以难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而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与资源,则可以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在作文课之前,我将指导孩子们收集和整理与本章中的作文教学主题相关的文本,图像,声音和其他相关材料,并使无聊的材料和主题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它非常吸引人,可以使学生利用不同的感官来了解世界,吸收各种营养,并不断改善和丰富其自身的“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并为写作奠定了基础。当学生在计算机房里上作文课时,教师将永远不会看到学生愁眉不展地构思写作材料。所有学生都十分专注,并且充满活力和兴趣。例如,当我教假想作文“未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积极思考线索,我首先展示了“未来的汽车”的图像,然后让学生想象未来的车会是什么样子喜欢?学生的思维突然激化,每个人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重新引入写作主题之后,每个学生都想象了一种具体的事物,然后利用互联网搜集了与之相关的图像与视频信息。最后,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一些学生想象着将来的房子,有些人想象了未来的商店,还有一些人想象了未来的服装。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作文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不再能够利用单一的语言清楚、透彻地解释教科书,而是需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在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中,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教材,投入更多精力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热情和主动性,组织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想象和探索,使学生能够以有趣和有意识的态度学习生活。这样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热情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邬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现状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18.
        [2]霍福兴.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情感读本,2018,(2):66.
        [3]惠艳.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7):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