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下)   作者:盖丹丹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除去浮华与热闹,

        盖丹丹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学   16430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除去浮华与热闹,更加追求朴素自然的本真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1年来一直非常喜欢的教学理念。“简单教”并不意味着“简单备”,更不是随意低效的教学。如何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怎样实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简单高效:
一、课前语文预习任务的设置是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一些基础的字词句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并把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先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弄明白,还不懂的就做出记号,第二天课堂上小组内进行互助学习,还不会的全班交流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 预习任务的核心理念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要让学生走近生活,反映生活,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提倡“教材只是引子、话题,学生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此生成新的内容,一篇多变。”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能否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大阅读;二是能否有利于语文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心灵的联系。
2.预习任务的具体内容
        设置的语文预习任务基本为三项内容:第一,整体感知全文(至少通读一遍);第二,核心一两个问题,要着重于从某一个知识点,去带动一个知识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点带面”原则,使构思的前置作业具有讨论性。这个核心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思考以后能够发表见解的,难易把握上能面向大多数学生。能让学生做到结合课后习题,以及他搜集的资料和自己的真实感受来谈,这样学生就不会泛泛而谈或是跑题;第三,拓展文本内容,可以是多种实践活动或小练笔。可以做模仿文体方面练习,也可以做模仿写作手法方面练习,也可以模仿修辞方面的练习,还可以采用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的形式等等。
二.、课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向一节课的40分钟要质量!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紧凑,衔接顺畅。一般主体课文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解决读文,生字生词以及写字教学。上课的基本思路是:读文,识字,质疑和写字。这一课时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学习和汇报。

各小组可以采用分自然段读、齐读、开小火车读、分角色读等方法带领大家纠正字音,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问题,相互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全班一块儿解决。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字能力,已经能够按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最后,还可以让小组再听写一下,这样的预习把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也能把多数时间留给学生,比老师生硬的讲解要好得多。所以语文学科各小组长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要采用小组长轮换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就是围绕着预习作业中的一两个核心问题进行交流和拓展,让学生能从课文走向大语文。所以第二课时基本就是对课文的理解与升华。而这一两个核心问题怎么提呢?这一点非常关键,其实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就是我们每一篇课文的核心问题,解决了课后习题,课文也就读懂了,明白了,理解了。
三、课后习题的处理策略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途径
    在课后习题的处理上,我基本上是采用以下方式,对于课后习题与课文理解联系十分紧密的文章,会结合预习任务的布置提前让孩子们思考,边理解课文边解决;有的时候也会先理解课文,最后再处理课后习题,并做两道当堂小测,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效果还是很好的。
四、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需要老师从台前退到幕后,那老师究竟在课堂上要干什么呢?在预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但这些资料以何种方式呈现出来?是需要老师课前进行认真思考的;学生在课堂上要获得什么样的提升?语文老师要做到“三有数”,对语文课标学段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课文(即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说到底,老师的语文课堂角色就是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断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特别是朗读教学,基本上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我在教学适合学生朗读的文章时,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等;在内容理解上,会让学生先自己体会理解关键词语,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孩子不仅能读正确,还有可能有感而发,读出真实的感受。对于不太好理解的词句,可适当采用肢体语言辅助朗读,例如,往上扬的语调,我们可以利用手势扬起等方法,帮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对于语文课中如何把朗读放在有效时段和位置。我想,这个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机动的,凭篇而论,不需要每篇文章都一定要在什么环节怎么读,再怎么理解,或者都一定读出感情来。一旦模式化的语文课就会失去语文味道,每个孩子都拿腔作调地去朗读,失去孩童的朴实自然,也失去了语文的个性化学习的魅力!要紧的还是要让孩子把课文读懂,对于朗读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是教师,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学习伙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必须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但要努力让这个差距变得小一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梦想!努力激发学生喜爱学习语文的天性,因为具有内驱力的学习才是主动学习,更是有效学习,让他们以最大的自由奔向语文学习!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习得知识与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独立自主生活的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