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教育中发展幼儿个性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下)   作者:聂生秀
[导读] 劳动教育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进行的重要教育之一

        聂生秀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摘要:劳动教育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进行的重要教育之一。幼儿园教育的环节和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独立能力,还可以建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增强孩子的爱国主义意识,让儿童开始认识到家庭、人和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建立的良好的同伴合作模式,可以使儿童相互补充和融合,有助于平衡祖国的劳动力市场。劳动教育可以发挥幼儿教育的力量从而为儿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发展个性
        劳动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国家和社会也应该鼓励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深化和实施劳动教育。当前,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实践领域狭窄,劳动教育资源有限而且儿童缺乏实践机会,社区应该为幼儿教育提供劳动资源以及实践机会。儿童的内在动机是参与劳动教育的必要条件。在给予儿童劳动实践机会的基础上,社区应该重视幼儿教育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人力资源对幼儿教育的参与和贡献,重视营造和深化幼儿社区的良好氛围,重视儿童劳动教育和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发展。
        一、儿童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劳动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劳动可以增强儿童的活力,改善儿童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并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不仅如此,儿童还需要在劳动过程中用双手和眼睛合作以发展四肢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因此,孩子们可以积极参加劳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劳动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首先,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孩子们必须在劳动过程中全力以赴,这样的锻炼可以达到调整思维方式、提高智力水平的目的。其次,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使用许多劳动工具和材料并理解这些工具材料的功能以获得基本的劳动知识。最后,为了执行劳动任务,儿童需要不断努力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劳动是一种能够调动儿童身心各方面的综合性活动,教师通过实施劳动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劳动的同时思考劳动的意义,并且让儿童学会利用智慧解决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儿童劳动效率和劳动能力。
        (三)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个性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消耗体力和精力,因此耐力和坚强的毅力对于完成劳动任务至关重要。劳动教育可以使孩子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和素质。不仅如此,通过劳动,儿童在创造成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还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增强独立自主的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集体劳动也可以为孩子们创造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塑造孩子团结合作的良好品格,对儿童未来的学习态度和生活适应能力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也会为孩子将来发展坚强的人格奠定基础。
        鉴于劳动教育的多方面价值,教育部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国家教育有关部门应该调整幼儿园的建立和评价标准,警告偏离标准的幼儿园,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修正管理制度、改正教育行为。国家应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力度,定期举行教育培训,统一幼儿教育教科书,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统一幼儿园的宗旨和思想,从根本上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智力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应该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试图割裂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关键要在两种教育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高效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促进所有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智力、体育和审美教育;对于参加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专门教育活动,即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提高儿童学习质量和促进儿童学习技能的发展,还包括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让儿童遵守道德原则以及实施礼仪教育等,但实际上,教师更应该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并选择正确的方法和内容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童年是人生中美好而又无忧无虑的阶段,但由于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地变化,现代社会对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要求越来越多,幼儿园教育也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进而施加在儿童身上,导致儿童的学习生活压抑而又疲惫,为了改善儿童的学习状态,幼儿园工作者应该妥善组织劳动活动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背景下的劳动教育策略分析
        (一)保证劳动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性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学前教育,是从情感、认知、技能和态度等方面提高儿童劳动能力的重要工具。对于劳动教育,幼儿园采取的教育方式更多是视觉、时间和空间上的教育方式,而家庭劳动教育没有固定的工作计划和秩序,也没有专门进行劳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因此,如何促使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体系与家庭中分散的劳动教育模式有效衔接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儿童劳动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首先,教师和家长必须清楚什么是无形的劳动教育。例如将餐具放置在餐盒中、使用玩具后放回原位以及与父母一起进行没有明确任务要求的劳动等活动,可以归于无形的劳动教育。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建立起默契的合作关系,教师应积极运用劳动教育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定期和统一的教育,并告知家长教育的内容,以便教师可以就孩子在劳动中的表现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还应该指导家长使用无形教育来弥补幼儿园中的人力短缺这一劣势。
        (二)注意儿童年龄差异和兴趣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手册》提出了教育目标:儿童应掌握基本的自我保健技能,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和设备。这意味着教师必须遵循准则,根据教育目标,设计适当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儿童的成长。在发展儿童劳动技能的早期阶段,教师们应该鼓励儿童参加集体劳动活动并帮助孩子们了解不同劳动工具的技能和功能。在掌握劳动工具的技能之后,不同年龄的孩子就会对逐步发展的劳动技能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设计劳动活动不仅要体现趣味性,还必须达到发展儿童手部动作技巧的目标。
        例如,进行“给植物的一角浇水”劳动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水壶来适应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让小班儿童用小碗和小勺子练习浇水;中间年级的儿童可以使用带单个孔的喷壶,以免喷洒不均或者过量浇水;大班儿童手眼协调性强,可以使用多孔喷雾器进行浇水。此外,教师可以激发家长的智慧,让家长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劳动技能目标,教师可以给予家长和孩子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家庭都能通过劳动创造出独特的“劳动工具”,然后全班进行互相交流和演示。与以前具有单一形状和外观的劳动工具、孤独而又无聊的劳动过程相比,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劳动工具的过程不仅加强了亲子关系,而且发展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并增强了劳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当孩子们使用劳动工具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这证明劳动教育反过来又增强了孩子们参加劳动的意愿。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时,教师应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儿童提出合理的要求,同时创造一个轻松自在的劳动环境,教师应该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一般而言,实施儿童劳动教育的策略很多,教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从儿童自助服务到公共服务,从小型系统到大型系统,社区要立足现实,建设有劳动特色的人文社会,加快儿童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妙妙.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徐佳鑫. 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