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式的创新和优化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下)   作者:吴冲菊
[导读]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冲菊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罗雄第一中学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数学有很大的难度,学生很难对此感兴趣。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一种有趣的导入方法。也就是说,根据教学内容,渗透生活、故事、游戏等有趣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趣味;方法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初始部分,也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环节。有了好的开始,学生才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但是,传统的导入方式已经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直接体现了数学枯燥复杂的特点,学生自然难以主动接受学习内容。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课程内容,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加强导入方式的创新和优化,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原则
        1.合理分配分配时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通常以45分钟为一堂课,而导入需要在几分钟内完成。如果导入时间过长,不容易凸显教学主题,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正常的教学进度产生影响。
        2.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尤其是在每堂课的导入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无论在导入环节使用什么方法和形式,关键都是引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和渴望。
        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
        1.引入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无论是从课下到课上的过渡,还是从上一章到下一章的过渡,学生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反映了课堂导入重要性。但是,作为一门相当复杂的科目,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对教师的导入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兴趣是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入数学文化。也就是说,考虑到新课标理念以及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的数学历史。尝试使用有趣的数学史来引入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有效的课堂建设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利用数学史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以实现趣味导入。我首先向学生描述:“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的地板很别致。他看着看着,竟然从中发现了一个数学定理……”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接着,我在屏幕上显示了一个地板图案,并问学生:“如果你去毕达哥拉斯家做客,你可以从这个地板模型中找到什么数学定律?”在前面故事的感染下,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主动观察图案,并打开课本,寻找相关的知识。可见,通过引入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导入课堂教学。
        2.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许多数学知识也是科学家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此外,与严肃而无聊的数学课程相比,学生的兴趣自然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也就是说,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显示和其他方式营造一种的生活氛围,并由此引出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从而建立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亲密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准备好白纸、铅笔和剪刀,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半个“喜”字的图案,让学生按照图案在纸上描画,并进行裁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显得十分活跃,同时也会好奇剪纸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而在学生剪出“喜”字后,我便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其他剪纸图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我向学生提问:“这些剪纸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给出几种答案:“左右一模一样”、“对折起来能够重合”,接着我便为学生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合理渗透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元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内容的可行之法。


        3.类比导入,启迪思维
        类比分析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时,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将二者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探究新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有效技巧。
        例如:针对“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这一课,我先在课件上列出几个方程,要求学生解:5x+2=2(x-1);4x+15=3(x+2)+7,目的是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说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再让学生解上面的方程。然后提出问题:有5(x+2)=2(x-1);2(x+4)+15=-3(x+2)+9,又该如何解?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类比的方法,先把有括号的项打开,然后再计算方程。又如在“平方差公式”这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完成下列计算:(x+y)(x-y)=?(m+n)(m-n)=?(x+2y)(x-2y)=?在学生计算出结果为x 2-y 2,m 2-n 2,x 2-4y 2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以及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有什么相似之处?之后便能自然引入平方差公式。
        康德曾经说过:“理智缺乏需要论证的思路时,类比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通过类比,学生可以迅速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顺利完成课堂导入,并为学生探究本节课问题奠定基础,以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4.创设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源于思维,思维来自怀疑。悬念和疑问牵动着学生的思维。青少年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十分争强好胜。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制造一种紧张的氛围,创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好奇心。或者,教师也可以构建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至今的思维碰撞,使学生对接下来的探究内容产生兴趣。从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使自主探究,主动投入学习活动。
        例如:针对“二次根式”这一课,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试比较a与2a的大小。可能有部分学生会认为a=2a,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数据,如a=-2,而2a=2,则显然a≠2a;如a=2,2a=2,则a=2a。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进而进行更谨慎、更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另外,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先画出两条互相平分的线段,连接线段各端点,然后设疑:“所形成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为什么?”通过以上悬念创设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前导入。
        5.温故知新,引发思考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深化和扩展。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学习实质上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找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接口,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十分陌生,问题也并不是非常复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回顾过去学习的知识,然后引出新问题,让学生实现从“旧”到“新”的过渡,以及从“已知”到“未知”的扩展。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识,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了道路。
        例如: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我先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要求学生解题,并说明计算方法。然后我把问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让学生说一说现在属于什么算式。学生答道:“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借用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继续解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顺利展开新问题的探究。
        总之,课堂导入不可忽视,有效的导入才能让学生保持专注,才能提升课堂质量。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认真思考数学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困境,考虑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然后据此优化和创新导入方式,争取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产生求知的欲望,并能主动展开思考和探究。这样才能构建高质量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璐.导入艺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9(10):74.
        [2]邱艳红.探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9(27):120-121.
        [3]陈明才.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15):146+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