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下)   作者: 李杰
[导读] 德育是国家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杰
        上海市紫竹园中学
        
        德育是国家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让学生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促进智力和技能的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多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将德育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以下就美术特色学校的美术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究在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这一课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用自己的心去体会——注重情感的启迪、寓德育教育于情感体验中。
        美育具有很强的感情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从小学会区分什么是美,什么不是美,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单纯的讲授技能技巧,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一新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型的个性化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时,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示作品的背景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农民的神态、衣着。
        
        面对《父亲》这幅作品,使我们感到只是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又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百折不挠的创造力,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众的心中产生的是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感情、是撼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这样既触及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体验到农民生活艰辛,同时也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希望中体会到党的富民政策为农民带来的改变。
        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提升美育的思想高度,将思想美与艺术美结合与于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艺术形式之中。
        美术教学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美术课以直观、形象、生动、易学的特点,以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等诸多造型因素、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构成了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感官,最直接地传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事物的向往和对假、丑、恶现象的憎恨为目的。
        以高一的一节美术设计课为例,内容是图形创意中的元素替代,学生以反战为主题进行设计,以下是一位同学的设计作品,他设计的是一个打桌球的场景,但是他用炸弹替代了桌球,用步枪替代球杆,用子弹替代母球,预示着战争的危险。使别人从有趣的画面中体会到了隐藏的深刻思想。
        
        三、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美化生活的意识。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拓展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场景中存在着很多漂亮的装饰图案,只要用心培养观察生活的独特角度,我们就会发现图案中他自有疏密和自成秩序。
        这里我们选用了一些很简单的生活小图,他们算不上什么成功的摄影作品,但都有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小优点,并且正因为他们并不是大师,我们才更容易通过努力学习完成超越。


        下面的这两张其实不算图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拍摄者独特的观察方式和选择角度,单看一张可能并不觉得如何特别,但两张对应来看的时候就觉的蛮有意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同的楼宇结构表现了拍摄者的不同心境有线有面有疏有密。
        
        香港的街头巷尾有很多自由的涂鸦,他们丰富美化了这本来就已经多姿多彩独具魅力的城市。
        这里想到一句话:“人的活动并不直接改造自然,但却通过自由的想像和幻想,来自由的支配和安排自然,是自然从自然的规律中解放出来,变成符合人们希望的主观形象。涂鸦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它包含了生活中最现而易见的图案,图案存在于我们平时的穿着的衣服、床单、文具等等许许多多的常见事物中,我们整天忙于各种各样的学习,所以很容易忽略那些显而易见的美。常听学生说没有东西可画,没有东西可看,这类学生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在于观察生活上。
        四、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在临摹、构思、创作中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在学习美术这一科目的过程当中,应该经常去临摹一些优秀的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既增长了自己的表现技法,又能学习到他人好的想法。很多美术史上有记载的大师他们也是从临摹开始的,在学习到前人作品中优秀的技法和独特的构思之后,他们就会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因为从优秀的作品当中吸取思想上和技法上的养分,就那为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让学生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中学生不仅对美术史上的杰出人物有所了解,同时在感受作品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中,获得新的经验和体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师的艺术成就像远方的一盏明灯,我们跟随着这光芒,就能发现真善美的足迹,同时也会找到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以下是我校在平时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拓展出来的新思路让学生来临摹大师的作品,似与不似之间,使大师的作品在新一代的手中焕发出别样的新活力。(附有大师的原作进行比较)
        
        《睡莲》莫奈学生临摹作品
        作者:吴怡云高三
        
        
        《向日葵》凡高学生临摹作品
        作者:梅梅高三
        
        
        在学习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到接触各方面的艺术信息,从而拓宽视野,拓宽想象的领域,从古至今,贯通中西,只要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和审美品味有帮助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博采众长,用敏锐的眼光从中来发现对自己的创作能形成帮助的部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下例几幅当代公益海报,主题明确,表现力强。区别于古典大师的作品,他们更加简明易懂,便于传播。符合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
        
        携手支援灾区远离毒品
        
        
        
        
        通过临摹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学生的创作思路得到了拓宽,表现手法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一种。构思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吸收新事物的过程,在借鉴他们思想上或表现手法上的优秀之处后,我们就能获得新的感悟,从而使自己的创作产生新的亮点。构思的过程不应该是闭门造车、一个人在那苦思冥想的过程。
        在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只要能最好的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从个体独有的角度描绘生活中的“真、善、美”,就是值得去尝试的。
        教育的出发点是教书育人,美术教育不但要给学生以技能技巧学习,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上述的这些是在美育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的一些积极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坚持将这种尝试开展下去,争取能做得有实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