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 256600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良好方式。本文从游戏教学法入手,主要分析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其取得的教学收益。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教学效率;教学效果
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英语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二语言,不仅仅是课程教育的安排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后续的发展和就业也与英语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目前英语的教学现状,笔者在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实践了游戏教学法,发现其不仅能够在授课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现将教学经验分享如下:
一、合理设计游戏,保证游戏的有效性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学生乐于参与,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有时学习材料或游戏的合理性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需要做好游戏前的准备,设计出合理的游戏,并合理控制游戏时间和游戏次数。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所设计的游戏需要与教材内容契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契合,将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朝着抽象思维过渡。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计游戏,在复习“My friends”这一单元的词汇时,教师可通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展开游戏。首先,明确复习的过程有些枯燥,此时融入5-10分钟的游戏有助于平衡学生的学习状态,游戏时间不得过长。其次,教师整理好本单元出现的词汇以及典型句式,设计到游戏的视频资料中。学生观察视频中出现的具体人物,其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样貌、穿着等,并做好记录。再次,教师关闭视频,并出示视频中的人物名字,由学生说出该人物的特点,与该人物相关的形容词等,教师做好记录并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最终由学生自己选择是否修改自己对该人物的描述。最后,教师和学生围绕具体人物展开分析,做好本单元知识点的串联记忆工作。
二、制定明确的目标,引领学习动机
学生的身心没有发育完全,在参与游戏时会表现出精力充沛的特点,但也会出现自制力较弱的现象,教师需全程了解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的行为,在操控课堂游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秩序。
在正式开始游戏前,需要向学生讲解清楚游戏过程中需要达成的目标,或组织该游戏的意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潜力,利用有挑战性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讲解清楚游戏规则,才能够尽快达到游戏目的。
例如,在学习“Dinner's ready”时,教师可设计进食用餐类的游戏,游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掌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与人交际的方式。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稍微转换课桌的位置,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扮演“服务员”,学生扮演饭店用餐的人员,教师在走到学生的课桌前时需要询问学生的就餐情况,如“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等,学生在小组内可与同学对话,如“I want to eat dumplings. What about you?”“I'd like a vegetable salad, please.”
三、组织多样的游戏,正确引导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教师要正确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促进学生在创新性的游戏带领下具备持久的兴趣。常见的游戏形式有:唱歌、表演、竞赛、竞猜等,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优化,并将学生平时参与的民间游戏设计进来,拉近学生与游戏间的距离,同时利用多样的游戏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My schoolbag”Part A时,需要学生了解描述颜色和形状的词汇,结合课本中出示的具体场景,教师可组织学生采取实景模拟的方式讨论彼此的书包,以及书包中的物品。首先,教师组织学生两两成组,在小组内充分了解同伴的书包样式,书包内的物品等,学生可随意练习。其次,教师随机选取学生小组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对话情况,学生需展示书包以及书包内的物品,随后据此展开对话,教师和其他同学负责记录下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表演给出评价。不管是在投入的表演过程中,还是观看同学保养的过程中,学生的精力都是十分集中的,通过游戏也能够促进学生熟练应用本单元的单词。
总之,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重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意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游戏教学法的融入不仅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韩苗苗.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5):138-140.
[2]易存先. 游戏教学法给小学英语带来欢声笑语[J].新丝路(下旬),2016(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