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朗读习惯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下)   作者: 陈齐
[导读]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陈齐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过,朗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目前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关于培养小学生朗读习惯的策略,本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期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得以提升。
        关键字:小学语文 朗读习惯 策略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朗读是理解文本,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朗读帮助学生融入感情,引起对阅读的重视。如今,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朗读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使得学生的朗读存在很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发挥朗读原有的作用。本课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朗读教学的背景出发,对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是学生阅读学习必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真正的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开阔视野,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朗读还是一项基本技能,在学生口语交际上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朗读教学现状
        1.教师对朗读缺乏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自顾自地向学生分析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朗读的意识不强。由于教师没有对朗读引起重视,所以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只是简单的“读”,并没有融合感情,也没有入情入景的体验,导致学生认为朗读就是简单地照着课文读,这样根本无法发挥朗读的作用。
        2.学生朗读时间不足
        现在的小学生除了日常上课之外,还被家长安排了很多课外辅导班或者艺术班,课下学习的时间十分紧张,所以太多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3.学生朗读内容单一
        一般而言,教师都是安排学生朗读教材内的课文,由于教材内的课文都已经被学生反复预习、学习过,所以他们对课内朗读已经失去了激情。在朗读教材内文章的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外文本,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4.学生朗读水平低下
        我校大部分学生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说本地方言,对普通话的练习不足,所以普通话说得很差。在朗读时,学生普遍存在唱读、顿读、喊读、无表情、字音不准等问题。因此,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曾经提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一个人经过长久的语言训练或阅读所形成的一种潜在能力,它能够通过口语和书面表达得以展现。阅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陶冶身心情感。
        (二)能够升华学生的情感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重视朗读,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享受阅读的无限乐趣。同时,在不断地朗读中,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也能不断地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机勃勃。
        (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是一项基本技能,在不断地朗读积累中,能够强化学生语言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里对小学生朗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会朗读,低、中、高段教师都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低段重在“学”,中段要“用”、高段要“悟”,新课程对小学各阶段学生的要求既相同也有区别。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立足于我校学生的朗读现状,分析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方言化严重、学生唱读喊读顿读、朗读时间不足、朗读内容单一等问题。


        (二)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够解决相应问题的有效实践策略。
        1.加强教师对朗读的重视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在学习上非常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加强教师对朗读的重视,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朗读,从而逐渐地提高朗读能力。那么应该如何加强教师对朗读的重视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朗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将朗读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并调动学生参与到朗读当中;然后,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朗读教学的不足,并进行朗读教学创新;最后结合学生实际,在每次教学中选择恰当地朗读教学方式。
        2.丰富学生朗读的时间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课后学习时间安排的比较满,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寻找朗读的时间。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或者个人朗读,并简短的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帮助学生知不足,进而有效提升。
        3.拓展学生朗读的内容
        语文阅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只是冰山一角。为了丰富学生的朗读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收集符合学生认知的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渐渐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开阔学生的眼界,净化学生的心灵。
        4.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要想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说普通话,教师首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音问题,并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还有,教师可以组织普通话朗读比赛,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在竞争心理的推动下,积极地做普通话训练,以提高说普通话的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访谈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学校师生,全面了解我校学生朗读现状,以及师生对朗读指导的需求,为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二)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策略研究》的文献资料,掌握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在吸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
        (三)行动研究法:紧扣课题,在日常教学中大胆尝试各种朗读指导方法,通过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确定有效策略。
        (四)案例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段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实践、分析、总结、再实践、完善,提炼出共性结论。
        (五)个案研究法: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跟踪分析,观察个体的变化。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
        1.通过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课题需要的前期资料,发现朗读教学问题,确定研究内容。
        2.通过文献调查法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
        (二)课题实施阶段
        1.制定阶段计划,在不断实施中进行反思,完善计划,形成有效策略。
        2.针对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3.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调整策略再实践,最终确定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策略。
        (三)课题总结阶段
        1.汇总研究资料,整理研究资料。
        2.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重视朗读的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朗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系(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朗读习惯的策略研究)(2019LPSY061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郁广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20-121.
        [2]孙航鹰.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微[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1):83.
        [3]王国彦. 依托课文朗读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J]. 科普童话,2020(0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