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湖南省道县五中
摘要:中学阶段是承接小学和高中阶段的过渡阶段,既应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引领作用上更上一层楼,鼓励学生养成收益一生的习惯,也应该拔高难度,为高中阶段学习较多较难课程的要求打好基础。尤其在高中数学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鼓励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索,在教师的角度下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能力;小组教学;分层布置;交流学习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在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过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计划中加入小组教学的形式,开展小组教学。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更能督促学生提前预习准备,增强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其次,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注重合理分层,合理分层并非是对某个层次的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反而是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布置合理作业,在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之后才能更上一层楼。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各个小组相互交流学习,并且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不足小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团队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一、开展小组教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许一个知识点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是难点和易错点,可也许对于另外一名学生来说却早已掌握,这也正是在教学中鼓励倡导开展小组教学的意义所在。况且,学生们往往会有很强的团队意识与荣辱意识,这应用在小组教学中也正是我们可以利用引导的地方,学生会对小组成绩加以多于个人成绩的关注,在与同班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向优秀的学生看齐,学习,逐步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最终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例如,在教授“轴对称”时,只是由教师来讲授未免过于单调,鼓噪乏味,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会给学生消极怠工的接口。如果开展小组教学,可以鼓励每个小组自行分工合作,将课堂时间平均划分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比如有准备讲课素材的,有制作ppt的,有讲授ppt的,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优秀小组和最一般小组,分别给最优秀小组奖励,给最一般小组惩罚,在这样的安排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一举多得。
二、分层布置任务
每一提到将学生分出层次,总会引起社会上家长的误解,认为是对学生的不公平,然而,
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应该由授课教师合理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后再加大加强任务的难度,才可以更有效率和意义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比如,当你给一名后进生做竞赛题时无非是浪费他的时间,因为题的难度超出了他能力的范畴,即使最后做出题也投入了相当大的时间,投入与收获不对等,就相当于白投入,相当于揠苗助长,应该先从基础部分做起,一步一步的加大作业量,提升难度,才不至于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对自己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授“概率初步”时,一个复杂的概率题需要考虑很多个角度,对于对概率掌握不充分或者对于考虑问题不全面的学生而言,让学生考虑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题型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导致对概率类型的题存在恐惧感与疏离感,反而会导致不良后果。相反,如果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题型,使得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相应的题型,然后循序渐进,使得学生逐步掌握各种由易到难的题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不过于浪费时间于较难题型,还可以使得学生打好基础,反而会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三、相互交流学习
人类的幸福感与悲伤感全来自于比较交流。同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这种人类普遍心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学习的热情。就如同每一个班级里都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一样,作为班级学习小组,也同样会有最优秀的小组和最差的小组,教师需要巧妙地向学生讲明两种小组中,优秀小组可以获得更多奖励,而最差小组则会获得惩罚。以此来激励同学们像更优秀的人看齐,学习。教师还应经常举行小组分享交流会,让优秀小组的同学们毫不吝啬的分享自己的经验,从头梳理自己做的好的原因以及如果再来一次,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这样可以鼓励其他小组奋勇争先。
例如,在教授“数据的分析”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完成一次数据的分析,让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案例,这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迎难而上的能力,并且可以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品质。在分组合作完成后,教师先让学生展示各组的劳动成果,然后可以召开小组分享交流会,让学生坐在一起探讨彼此的优缺点,互相督促互相进步,在团队合作与团队竞争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总之,初中数学对与学生的长期学业至关重要,承接了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是至关重要的枢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穿插分组教学的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应该根据课程难度设置分层任务,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快乐的学习初中数学,为高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应该加强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开设小组交流会或多组织小组合作的活动,让优秀的同学带动优秀的小组,让优秀的小组带动其他的同学,这样可以实现全体学生不掉队,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2]吴婷.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