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暀
商州区第一小学 陕西省商洛市726000
摘要:音乐自始至终都是传递艺术和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其自身在陶冶个体情操,提高个体审美能力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正是因为如此,笔者也将以音乐教学为宏观视角,从小学低年级入手,以体态律动为切入点,分析体态律动之于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价值,然后再列举出体态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应用方法
引言
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强调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而他们的情绪也会受到肢体语言的感染。所以,律动性的音乐教学也逐渐步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强调,音乐教学应当注重旋律和身体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和反应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在素质化教育日益推动的当下,音乐教师也应当更加强调律动带给学生的重要性。
1.论述体态律动之于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作用
音乐中所展示出来的律动本身就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鲜明体现,而学生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出一定的造型去配合音乐的节奏,在悦耳的旋律和肢体语言的结合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音乐的氛围和情境,同时也可以借助相应的动作去表达出音乐的具体内容。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体态的示范和引导,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可以是幽默诙谐的,可以是明媚欢乐的,可以是忧伤婉转的,也可以是慷慨激昂的。而学生在不同风格体态的引导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肢体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他们会更加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音乐中蕴含的思绪和情感,并通过音乐去领悟大自然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积累更多的表演技巧和表演方法。再加上,体态律动本身就会与特定的音乐剧表演相结合,所以学生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思出一些符合音乐特色和背景的动作,并在舞台上展示出来。
体态律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让学生的外在气质得到有效提升。从现阶段的律动教学中可以看出,体态律动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奏性,而这些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学生肢体的互相配合,无论是手脚还是各个关节,这些配合都会训练学生的四肢,提高他们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而且,体态律动可以让传统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让学生从传统静态听讲的模式中脱离出来,推动着他们向着走跑跳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另外,在体态律动的引导下,学生日常活动中存在的弊端也可以被矫正,包括驼背,内八字,端肩,抠胸等。同时,体态律动能够发挥出肢体的魅力,这就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推动课堂向着动静结合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欢乐且轻松的环境中。再者,体态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有自信,它能鼓励学生追求形体和艺术上的美感,自觉优化自身的体态,在别人面前展示出自己的音乐素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2.论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部分教师在体态律动教学中陷入了误区。
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材内容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歌曲都较为简单,并且旋律也都以明快为主,歌词的重复性也很高,具有十分明显的童趣性特点,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也尊重了学生在低年级时的能力,发展不足。对此,也确实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就体态律动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但教师编排出来的动作并没有真正结合音乐本身的旋律,与音乐自身的风格有很大的出入。而且,一些教师设计出来的肢体动作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也不能完全记住,影响了肢体动作演练的准确性,这就会让学生感到更大的压力与负担。另外,有一些教师也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认为只要让学生跟随自己编排的动作进行练习就好,无须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去构思肢体动作。当学生不自觉做出下意识的反应时,教师反而会对他们进行批评和责骂,这就会让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盲目依赖教师,这与音乐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3.论述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3.1推动体态和节奏的紧密结合
在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出自己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设计出趣味性的体态律动,先为学生展示出音乐的整体风格,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音乐的整体节奏,先在脑海里形成基础的框架,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同时,教师也要拓展自身的教学内容,尽可能提高音乐曲目选择的多样性,为学生展示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新鲜感。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用手和脚来拍打出音乐的节拍,与音乐的节奏相适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曲目的引导下,分辨出音乐节奏的风格,包括欢快的,热烈的,忧伤的,严肃的等。而且,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学生能够用手来拍打出节拍以后,在继续引导他们用脚进行实践,然后再逐步调动身体上的其他部位,可以是抖肩,也可以是摇头等,这样可以活动学生的四肢,也能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节奏中。
3.2推动体态和情感的融合
除了作品节奏和旋律的学习之外,教师还应当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探究,要让学生与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设计出符合音乐作品风格的肢体动作,让学生进行分阶段的学习,当学习完毕之后,在为他们播放不同风格的曲目,让学生可以在聆听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做出相应的肢体语言。而且,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发言,让他们表达自己在听完歌曲之后的想法和情绪,这样可以真正做到集思广益,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作品背后蕴含的真正感情,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介绍,重点讲解哈萨克族的发展历史,突出民族的音乐文化,然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找出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并让他们跟随节拍进行律动,体会哈萨克族对自身家乡的赞美之情,感受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结束语
以上,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仍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的创造性不高,教师编排的不恰当等。正是因为如此,正确看待体态律动的辅助作用,深入分析体态律动教学的基本原则才显得更加迫切。笔者通过节拍的设计,情感的结合,创造力的激发,这三个角度论述了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应用的方法和措施,整体上具有理论可行性和实践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能够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55.
[2]刘珂莹.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9(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