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国本土化实施情况

发表时间:2021/6/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6期   作者:徐廷国
[导读] 山东省是老工业基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体经济是基础
        徐廷国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山东省 滕州市277500
        摘要:山东省是老工业基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体经济是基础,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至关重要。技工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我院作为省属技工院校,我院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素质全面的符合产业升级转型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质量技术人才为核心,致力于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产业升级转型增添新动能。技工教育必须主动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倒逼自身科学的进步,进而支撑社会发展。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双元制、三教改革、产教融合
一、德国双元制中国本土化教育创新
        通过对德国相关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梳理,在思维层面形成准确、全面地认知,对于后续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以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对于现阶段山东省高素质人才的发掘、储备以及培养有着极大的裨益。
        2018年7月21日,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经过前期多次调研及深入探讨,与以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德国教育考核认证机构正式签署了中德智能制造人才双元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
        德国工业体系完备,职业教育成熟,通过进行相应的总结、梳理等各项工作,细化认知,明确思路,对于我国国内职业体系的健全,教师队伍的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相关依托德国工商会、德国比勒菲尔德应用技术大学、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等机构单位,引入并严格遵循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和资源,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消化和吸收,结合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职业教育模式。
        我院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选拔方式经过笔试、动手、面试三个环节,首批从200名参选学员中选拔了33名成绩优秀的学员组建“中德卓越技师班”。借助人才的针对性选拔,为后续各项培训、教学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降低了相关研究活动开展的难度,对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体系的构建有着极大的裨益。校企双方经过深入探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以德国模块化教学装备、国际先进的教学管理体系、职业文化素养建设体系建设理论教室2个,中德智能制造实训中心1个,学员档案管理1套/人。双元制教学体系的引入,丰富了我院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体系更为健全,对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极大的 推动作用。
         为实现加速实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土化,我院在教学环节,注重将国内学生的知识架构、学习习惯以及人才培养要求等纳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旨在通过教学方式的针对性调整,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德国机电一体化师职业培训条例》规定的13个教学领域,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提升为根本、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目标,开展行为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每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委派专业师资现场指导开课。开课过程中,根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收集课程内容的学习记录和考核记录,每天一篇学习日志,每周一篇英文学习日志。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山东省“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目标落地关键是“三教改革”,三教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通用课程改革的驱动作用,逐步带动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

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改革方式更具操作性,可以更好地满足现阶段的人才培养需求,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改善教学水平的重要推动力。符合、引领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现代化职业教师是三教改革中的决定因素,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必在先行。通过对师资团队的培养与实践的锻炼与成长,总结出适应“双元制”模式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为学校打造一支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思想、较高的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并承担示范作用,成为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的典范。
        自2018年以来,学院先后派出45人次参加师资培训。课程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每门专业课程的1:1形式的师资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也有德国专家来华教授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方面的课程的师资培训。经过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引入和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持续培养的良性机制,使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升,加强了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带动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三、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探索“双融”教育模式新样本。精准对接区域、产业、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全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复合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人才。探索建立国内职业院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认证、评价标准体系。
        教学资源是完整的体系,包含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自有知识产权德国标准教材体系;师资培训服务包括教学法、专业技术、课程实施、教材研发、双元制教育考官、AEVO培训师;国际认证资质或授权,德国AHK授权合作院校及考试中心等;国际应用技术本科合作资源,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数字化)、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具备安置学生就业的能力,国际就业、国内就业、本地就业。
校外资源融合:
        结合学院与行业办学及成果、师资队伍等方面,依托莱茵科斯特产教融合基地、全球9+N个双跨培训中心、培训师、资源、中德两国高端制造业企业资源、中德国际技术优势、中德联合研发培训课程资源,组建产教融合联盟,为合作企业建立企业知识库、调研企业岗位分布、分析岗位能力、分析岗位知识能力结构、编入教学资源、课程;为合作企业建立人才库,调研企业技术人员能力、知识现状、制定详细的知识库到人才库匹配计划、引进合作企业资源、典型应用场景分析、设计,编入教材、符合培训师标准的企业在职技术人员进校园;面向合作企业,人才输送-毕业生就业服务、人才派遣-维修维护省级外包服务、产线升级改造外包服务、企业在职技术人员培训。
四、总结: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联合莱茵科斯特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接滕州市中小机床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重点培养应用型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
        通过借鉴德国双元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和区域特色产业结构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架构、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资源建设等多方位进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勤香,万柳明.基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教改革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6):111-114.
[2]宫晓峰,于仁萍,邢勤,张恕爱.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职教发展研究,2020(03):102-107.
[3]侯雪滨.中职学校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0(26):155-156.
[4]马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的实践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7):113-114.
[5]钱巍,张凌云.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问题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8):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