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利
长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油田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电力有关,而电气安全又是确保油田生产安全的基础条件,在油田生产期间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所以在生产期间增强安全用电观念,对用电安全进行监督管理,降低电气给用电设备带来的风险隐患。本文主要讲解了油田电气安全技术和防范技术策略。
关键词:油田电气;安全技术;防范策略
1.油田电气安全技术
1.1强化对触电的防护技术使用
电作为一种能源,站在安全的角度来说,电能的出现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头,电能会在当中部分条件下通过非正常的形式被突然释放,就会伤害人体,从而导致触电、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强化触电防护技术是避免人员出现安全事故的关键构成要素。
1.1.1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技术
防护直接接触触电的形式非常很多,第一需要增强带电体的绝缘性,其中涵盖双重绝缘、加强绝缘等;其二就是需要运用屏护并维持安全距离,可以对带电体增加防护罩,和带电体维持安全距离;其三运用安全电压,我国的标准安全电压额定值等级主要有42v、36v、24v、12v、6v,在电气设备所运用的电压大于安全电压时,务必根据标准运用避免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方式,在尤其危险的环境当中运用手持电动工具需要运用42v的特低电压;其四就是运用电气隔离的形式,对器件或电路进行充分的隔离,以达到保护的要求。其五是对剩余电流的保护,通过漏电保护设备来防止触电,从而避免造成电气安全事故。要想更好的提供人身安全保护,最好运用“冗余防护”的方式,即为多重防护,详细而言就是在进行电气工作时同时运用多种措施保护人员安全。
1.1.2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技术
间接接地防护通常是针对电气系统,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最好运用保护接地系统(IT系统);还能把设备金属外壳进行直接接地,实施TT系统,然而因为在金属外壳带电时,低压断路装置不一定会主动跳闸,而在漏电电流较小时就算安装了熔断装置也不一定会熔断,所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TN系统在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当中取得了普遍运用,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工作零线连接起来,作为保护接零,根据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划分成TN-C和TN-S系统,在金属外壳带电的基础上,接零保护系统会把漏电电流上升成短路电流,是TT系统的5.3倍,断路器的脱扣器也会快速反应,断开电源,保护人员安全。
2.油田电气安全运行现状分析
2.1电气安全运行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对油田电气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与维护时,某些负责人员的管理观念不足,并且不愿意承担责任,也为严格参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工作,给电气系统的运行安全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引起断电情况发生。还有一些油田电气管理体系不完善,负责人员权责不分,也没有充分了解管理内容与步骤;对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维修工具不齐全,只要发生故障现象,也没有专业检修人员与工具来处理,再加上对电力设备的采购管理不到位,大部分人员都只看重其价格,不去关注性能特点、品质时间等,以至于采购回来之后在运行期间才发现故障,不仅增加了成本,还极大了增强了安全隐患。
2.2电气设备维护工作深度不足
在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过程中,由于被大量的客观因素所影响而使得故障问题加剧,详细的含有技术因素与人为因素。操作人员本身就算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然而却缺乏安全意识,就无法参照有关的标准与规范来检查维护电气系统,降低到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而只要产生故障,就会引起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与健康安全。
再加上工作人员在检修与维护时的忽视,经常将工作的开展拖延,使得故障现象不断累积最终导致恶化,加大了最终检修与的困难,降低设备修理成功率,并且这还是一个不良的循环,如果问题逐渐积累,就更难处理,形成的安全隐患也就更大。
2.3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过硬
目前在油田对电气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具有大量的风险隐患。因为内部的监管制度不合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某些操作施工人员并未严格根据制度要求规范化的进行工作,还有部分检修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能力与职业素养,只是将管理行为在表面表现出来,只是为了敷衍上级的检查,并未完全执行。大多数小规模的发电厂管理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工作开展时的主动性不高,也没有专业的技术能力,还处于传统的管理中,给之后的设备运行维护造成影响。
3油田电气安全防范策略
3.1建立电气安全责任制
与具体工作情况相结合,并从车间领导到岗位员工实施分级划分安全责任区,在进行电气安全时需要实现日查、日改操作,一旦察觉到问题就应该立即上报处理,并展开台帐记录,充分确保安全措施的发挥。施工区的电力运行维护运用专业的电气团队实施保护,各个变电站主要负责维护站内的电气设备,外线班负责检修高、低压线路,在各个单位中维护终端电气设备的运行,将安全机制落实到各级的干部人员上,并实施一定的考核、奖惩方式。各单位电气设备的质量会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危害上级输电线路,因此有关单位需要分配电气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实施检验,优化检修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持续的增强由于电气设备老化与使用技术的落后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3.2完善电力抢修应急措施
创建完善的电力抢修方案,在产生非计划停电或电气事故时,需要立即实施应急方案,重要负荷确保备用电源能够紧急供电,并且立马分析停电故障的出现因素,确定故障发生地点,实施安全检测后立马检修。电气抢修施工是一项高危施工,在操作期间务必根据操作步骤进行,不得马虎。首先应该安排统一的协调制度,进行组织协调工作,在变电站、外线维护等有关单位的统一调度下,各自实施好安全措施,并在技术人员与监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维修。在修理结束后严格根据停送电的规则进行,必须根据应急抢险预案实施操作,才可以保证电力抢险工作的及时开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对重要电气设备配件创建备用机制,降低由于缺少电气配件而耽搁的检修时间。
3.3规范油田现场用电设备
为了使油田电气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得到有效保证,需要规范用电设施的油田现场,使其达到安全标准与要求。例如,将供用电线路排列整齐,合理安装临时线路,避免出现乱放现象。与此同时还要确保现场所有开关以及操作柱起停开关和按钮等全部到位;正常运行时动力配电箱门必须要关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防爆区域,达到防爆要求。此外,电动机、变频器等外观要保持干净和正常运行,而且噪音和振动等方面需要满足规范与标准的需求。
3.4提高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力度
电气设施具体涉及到断路器、负荷开关、熔断器和开关柜等方面。油田电气企业需要依据相关设施的事故、运行、检修和断路器断短路电流相应验算最终结果,制定出符合本企业自身的解决事故的技术策略以及技术完善举措。针对新型高压设施,在其正常工作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对其进行交接测验,并且其开关设施需要依据规定展开防范性测验。另外对于新安装的变电所母线,不超过一年时需要做好防范性测验,同时还要对运行母线做防范性检验。除此之外,针对引进发电厂内部的电气设施应该依据自身应用需求或者相关技术合同内容做好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结语:
油田的安全生产与国家能源安全息息相关,由于油田开发不具备较大的难度,在工艺技术持续优化下,逐渐增加了电力的需求,基本上存在与油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电换油的趋势不可置否。所以,用电安全在油田安全生产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电气安全技术既对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有利,更有利于油田生产开发。
参考文献:
[1]刘博.低压电气供配电及设备安全管理分析[J].广东科技,2015(15).
[2]许月根.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与治理对策.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