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孟琪 2李冲
1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北京市 100846, 2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北京市 100191
摘 要: “新基建”战略的实施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促使新一轮产业变革加速迈进。网络安全企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红利期,近年来,网络安全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商业模式不断进化、资本化进程显著加快。然而,网络安全企业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激烈、融资难、融资贵、人才争夺严重和企业界定不清晰不明确等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健全企业培育机制,探索网络安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网络安全,企业培育
一、现状描述
随着当前新兴技术与产业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的经济结构、商业模式和全球治理体系也在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基建”战略的实施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促使新一轮产业变革加速迈进。从“十四五”规划纲要透露的信息足以看出,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的保障,没有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作为底座,就很难保障数字经济的繁荣昌盛。当前,网络安全产业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安全产业所涉及的领域、范围将与数字经济和新产业业态深度融合。网络安全企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红利期,近年来,网络安全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商业模式不断进化、资本化进程显著加快。
据CCIA统计,2020年上半年我国共有3589家公司开张网络安全业务,相比上一年增长了17.3%。我国网络安全企业按照规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大规模头部企业、中等规模企业和小规模初创型企业。
(一)大规模头部企业
大规模头部企业主要指以天融信、启明星辰、奇安信、绿盟科技和深信服等为代表的综合型网络安全企业为主,头部企业大多为上市企业。他们在网络安全产业深耕多年,在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的技术优势、资质许可、市场销售等方面构建了较高的竞争壁垒,综合实力非常雄厚。
以网络安全上市企业为例,分析网络安全大规模头部企业近两年经营情况(图1)。2019年,20家样本企业中,年收入超过50亿元的占整体的10%,年收入超过30亿元的占整体的20%,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占整体的45%。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网络安全上市企业在营收方面呈现普遍增长态势,但在盈利能力方面参差不齐。其中,应收规模最大的为奇安信,营收增长最快的为三六零的安全业务。
公司简称 上市时间 2019年销售收入(亿元) 2020年销售收入(亿元)
.png)
图1:中国网络安全上市企业一览表
(二)中等规模网络安全企业
中等规模网络安全企业随着科创板快速落地开板,目前约有9家网络安全企业正在排队上市,但是规模普遍不大,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等规模企业进入上市潮。中等规模的网络安全企业目前是网络安全产业的主力军,从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名单上可以看到,大部分具有技术创新实力、产业应用推广实力的项目源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安全企业。
(三)小规模初创型网络安全企
小规模初创型网络安全企业虽然业务方向比较单一,但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技术和服务上有较强的创新优势。这种创新优势也正在被大型的网安企业和资本方看中,可与大型企业合作,在品牌、营销等资源上占领细分领域的份额。然而,小规模初创的网络安全企业在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上都面临较严重的挑战,企业运行不够稳定,未来前景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抗风险能力较差。
网络安全企业虽然根据规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但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有融合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构建开放的网络安全生态。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加速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在个别领域正在向世界一流网络安全企业迈进;中小企业逐步丰富业务类型,增强创新能力,逐步向以业务和应用场景为主的安全生态转变。
二、存在问题
同全球领先水平相比,我国网络安全企业竞争力合资源力不均衡,企业在攻关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一)同质化竞争激烈
由于当前网络安全产业整体规模不大,市场空间和资源有限,单一市场细分领域的竞争壁垒较高,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思路趋同,越来越多的企业趋于向综合性安全厂商方向发展,产品线和服务线相近,因此同质化竞争激烈。
(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大部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经营风险较大,而各融资主体只有在收益能够抵御高风险、平衡风险成本的情况下,才会对中小企业融资,这就必然导致企业的融资难和贵的问题,网络安全企业也不例外。特别是一些新技术和新应用场景,并未被投融资市场给与关注和认同。
(三)人才争夺现象严重
企业在攻关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严重的“人才争夺”现象。截至2019年9月,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达70万。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年培养规模在3万人左右。据专业机构测算,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从业人员需求数量为150万人,2027年为300万人。当前培养的网络安全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各网络安全企业之间面临严重的人才争夺问题。
(四)界定不清晰不明确
由于当前网络安全产业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变化,网络安全企业的界定也需要重新梳理。当前的网络安全产业已经不是从前的传统网络安全的概念,当前的网络安全企业也不是从前的传统安全厂商的概念,有些具有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企业并未纳入网络安全企业的范畴,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安全公司和业务也未被纳入网络安全企业的范畴。因此,对于网络安全企业的界定和分类分级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是有序扩大企业数量,鼓励行业龙头孵化网络安全企业。通过开展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新项目,鼓励网络安全人才创业、企业内部创新团队孵化创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网络安全人才、资金投入力度,打造行业网络安全服务能力,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部门孵化成为具备行业安全发展服务能力的网络安全企业。
二是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动态跟踪网络安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情况和企业需求,标定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企业,推动各级出台“一企一策”,开展创新奖补、产融对接、成果转化和品牌提升服务;储备一批准单项冠军企业,引导企业完善研发管理制度、加大研发投入,统筹政策性引导基金牵引社会资本向企业流动;整体提升网络安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开展“一对一”针对性、高质量服务。
三是重点提升攻关能力,扶持骨干企业占领安全发展制高点。锚定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支撑产业安全发展的网络安全骨干企业,加大“卡脖子”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及培育和资金支持的专项政策创新供给,配套建立攻关容错机制;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配合骨干企业开辟先试先用先推的试验田和先行区,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优做强。
四是持续深化融通发展,鼓励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联盟,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优势,打造一批网络安全专业方向创新联合体和行业服务企业集群。支持网络安全骨干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测试、攻防演练等创新基础设施,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放行业网络安全应用需求和市场,有效对接网络安全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推动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在各行业领域融合创新和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