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佰鸣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目的:针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与价值研究分析。方法:出现后遗症的中风患者中选取13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针灸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5±1.3)分,低于对照组的(8.9±2.1)分。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5.7±3.5)分,高于对照组的(39.8±2.1)分。结论:针对出现了后遗症的中风患者,在中医治疗思想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办法效果十分明显,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
关键词:中医针灸;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脑中风较为常见且危害性较大,高血压病、心脏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是导致脑中风的常见诱因。该疾病可累及神经功能,尽管患者经过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恶化,但多数患者往往会留下后遗症,其中以偏瘫尤为常见。有研究指出,对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实施早期针灸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内本院收治的130例出现后遗症的中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其中实验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3.24±6.26)岁。对照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3.15±5.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诊断标准,在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全面检查中进行确诊;患者及家属知悉本次研究开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合并药物过敏患者;合并心、肾等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压、降糖等,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21),100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408),20mg/次,1次/d,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关节训练、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4],共治疗2个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针灸治疗等措施。①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压、降糖等,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21),100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408),20mg/次,1次/d,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关节训练、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4],共治疗2个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②实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时,提示患者保持平卧位,观察收缩肌运动状况,将电极板置于发生障碍的收缩肌上,并使用弹性绷带将电极板固定;对于软瘫患者,需在上肢肱二头肌、下肢股四头肌放置电极板,并采用脑血管病动力性电刺激;对于痉挛型瘫痪患者,则分别在伸腕肌腹以及下肢伸直肌、比目鱼肌外侧两端放置电极板,并采用脑血管静力性电刺激。在实施生物反馈疗法的过程中,电刺激的强度应从弱到强逐渐增加,并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及时进行调整,每天治疗1次,每次电刺激持续20min。两组均连续治疗30d。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显效24例(36.92%),有效36例(55.38%),无效5例(7.69%),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26.15%),有效30例(46.15%),无效18例(27.69%),治疗总有效率为72.3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27,P=0.003<0.05)。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5±1.3)分,低于对照组的(8.9±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99,P=0.000<0.05)。
2.3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5.7±3.5)分,高于对照组的(39.8±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406,P=0.000<0.05)。
3讨论
偏瘫是脑中风后较为常见的后遗症,可导致患者产生语言、意识、运动等功能障碍,对其日常生活造成恶劣影响。对于偏瘫患者,临床上一般通过控制脑积水、血压和血糖、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进行治疗,并给予抗感染,必要时使用巴氯芬、替扎尼定及盐酸乙哌立松等药物缓解肢体痉挛。虽然常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偏瘫症状,但往往需要较长的疗程才能见效,较难在短时间内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技术和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研究指出,针灸、穴位按摩、肢体康复训练以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对偏瘫患者实施针灸,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有效调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成纤维样分化,并进一步减弱肌张力,实现缓解痉挛的目的。依据力学原理指导患者开展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帮助其活动局部或全身肌肉、关节,不仅能够恢复运动功能,还能降低患侧肢体发生肌肉萎缩的风险,避免畸形,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患者经过反复练习肢体康复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轴突出芽、激活神经相关信号,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生物反馈疗法立足于生物反馈学说,利用电刺激,医护人员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偏瘫患者对自身肌肉的控制程度,从而开展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治疗,提高肌群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从而促进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此外,生物反馈疗法可帮助患者形成条件反射,患者在进行运动时,中枢神经接收来自外界刺激的大量信息,有助于易化作用的充分发挥,改善中枢神经功能,促进肢体恢复协调,可随意活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唐明,刘建,苏美意,林颖,陈敬伟,张炎明.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2):69-71.
[2]朱天成.化瘀涤痰汤和针灸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1):42-43.
[3]黄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4):55-57.
[4]李闯,常瑞珂,王凯飞.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3):45-46.
[5]郝世飞,张晓园,李菲.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0):61-62.
[6]陈土林.针灸推拿与药物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0):191-192.
[7]韩墨洋.不同针灸方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的差异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03):4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