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当你需要个夏天,我会拼了命努力”—民生视域下谈全球气候变暖与生态文明建设

发表时间:2021/6/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6期   作者:刘林希
[导读] 文章通过从民生的视角入手,目的是为了把“全球气候变暖”这个我们熟悉却并不了解的“生态杀手”
        刘林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10126
        摘要:文章通过从民生的视角入手,目的是为了把“全球气候变暖”这个我们熟悉却并不了解的“生态杀手”更为清晰的呈现出来。气候变暖环境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对我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危害都是巨大的,只是很少被提及。通过阐述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民生产生的破坏,来引起更多人对它的警惕与注意,也希望能对如何看待“全球气候变暖”这个现状带来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 民生 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很大的词,起码在写这篇文章以前,我与很多人一样,觉得它是一个很大的词。首次比较正式地提出气候变暖说法的是在1979年2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FWCC)上,之后全球变暖的概念是美国气象学家詹姆士·韩森于1988年6月在参众两院的听证会上最早提出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我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很大的词,在于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频繁见到它,而它的出场总是伴随着诸如此类长篇幅的理论和危害,很多人们知道它却并不真切了解它,觉得它耸人听闻又不那么真实。如果说它总是伴随着一个很大的理论概念,那么我这篇文章就是想站在比较小的视角来展现它,站在民生的角度,实实在在地与我们的生活一起来谈,或许这样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首先,它对于农业生产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全球变暖致使全球温度升高,海洋蒸发加剧,这样一来,某些地域就会出现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出现的同时会使得陆地蒸发下去,某些地区会导致严重的干旱。这一点在国内的体现是十分明显的,一个省正在洪涝灾害,而临省正面临干旱。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范围的生态变化,会导致植物生态位变化,一些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规律因为变暖周期太短,致使植物跟不上进化,导致一些植物无法适应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而面临大面积死亡。同样的,动物的生态位也在发生变化。跟植物息息相关的昆虫,如果生态为发生变化,就意味着许多依赖昆虫而生长等农作物将会受到影响,例如果树的授粉。比如蜜蜂数目的大量减少,也是自然界食物链彻底崩溃的前兆。没有了蜜蜂帮助传播花粉,植物将无法繁殖。也就是说,庄稼无法繁殖,无法结果,人类将没有食物。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零度等温线发生升高,害虫和病毒的数量将会升高,大批量的害虫和病毒将会对作物生长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温度上升,无脊椎类动物,尤其是昆虫类生物提早从冬眠中苏醒,而靠这些昆虫为生的长途迁徙动物却无法及时赶上,错过捕食的时机,从而大量死亡。昆虫们提前苏醒,因为没有了天敌,将会肆无忌惮地吃掉大片森林和庄稼。没有了森林,等于无形当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了庄稼,就等于人类没有了食物。尽管如此,很多人对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抱持着乐观的态度,因为全球变暖会使得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等零度线向高纬度地区移动,导致作物的生长区域扩大,一些在冬季无法成获得作物如今可以生长。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承认,气候变暖在目前对于农业是有一些好处的,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眼前的安逸而忽视其背后的隐患,生态文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对未来的意义大过于现在的概念。一直以来,我们强调的,绝不仅仅是多种树,对于生态、对于人与自然,我们一直强调的都是要“平衡”。“平衡”不是用多少来衡量的,而是在生态链的结构中,彼此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本领,且在不破坏其他环节的情况下实现共赢。气候变暖看上去是对高纬度地区的农业产生了帮助,事实上,生态结构也因此逐步发生变化,我们不能说这一定导致坏的结果,但也不能盲目乐观,毕竟生态结构受到影响之后产生的变化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期间,它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样,有着无法预测的破坏性。因此,在我的观点里,我认为与其我们在不确定中去冒险,不如尝试控制气候变暖的速度,去维系最原本的生态系统,或许它并没有所谓的那么完美,但原本的生态系统可以运营那么长久的时间,就说明它一定有道理,一定有它内在的联系。习总书记说过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而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要从农业生态建设出发,农业生产与民生息息相关。人民的温饱问题是永恒的话题,虽然我们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过上自给自足、较为富裕的生活,但是放眼全国、放眼全球,还是有很大一批在挨饿的人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现有的农业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作物产量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大面积的饥荒将会是其导致的直接结果。今天的气候变暖已经让农业生态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大面积虫害问题出现、农药的使用变得日益频繁、转基因作物逐渐普及...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目前气候变暖带来的一些优势,但是也要对于它给我们造成的恶性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再继续只看到变暖带来的一些好的方面而不去做出应对和控制,那么农业生态的未来走向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对于疾病的产生和控制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疾病的防治和医疗也是民生问题中得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气温升高后,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生病几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甚至滋生出新疾病。眼科疾病、心脏类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病毒类疾病、细菌类疾病……社会在医疗上所支付的金钱将越来越多,死于非命的人将越来越多。癌症,将越来越普及;猝死,将会越来越普遍。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滋生细菌、蚊虫,并且在传播方面,高温的环境也更利于这些细菌、病毒传播。以虫媒传染病为例,温度升高有利于媒介昆虫的孳生繁殖。传播疾病蚊子由卵到成虫一般需2周,水温高可1周;气温低于16℃时,蚊子基本不叮咬吸血,20℃才活动,25℃以上活动显著增多。另外,气候变暖也有利于携带病原体的老鼠等动物的繁衍与活动。不仅如此,气候变暖还会使利于病原体活动增强致病力增高。

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复制的适宜温度在20℃以上,26~31℃时病毒复制增加,传染力增强;低于16℃不繁殖。间日疟原虫孢子增殖时间,在14.5℃时为105天,而在27.5℃只需8.5天,可见气温升高对蚊虫传播疾病的影响。霍乱弧菌及大多数细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6~42℃,16℃以下则不易繁殖。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使原本在夏秋季流行的传染病流行季节处长,也会使原本局限在热带和亚热带流行的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逐渐向温带、甚至寒冷地区扩散。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由此可见,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并不离我们那么遥远,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当气温升高后,疾病产生和传播的风险几率也上升了,从而对医疗的要求也就更高,甚至会产生新疾病,对社会医疗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我们清楚地知道,医疗的发展并不是那么轻松,很多疾病的攻克都需要医学团队花费几十年的时间或者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实验。所以当全球气候变暖变得日益严峻的今天,传染病的爆发和新疾病的产生也都变得更加有可能了。假如新疾病爆发,我们很可能来不及做好应对的准备。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6年就预言:如果气候持续变暖,到21世纪初,原本只在南半球落后区流行的多种热带疾病将蔓延至北半球,每年将有5000~8000万人染上热带疾病。如果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控制,人类将会面临更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威胁。所以时至今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的恶劣影响早已不再是骇人听闻的空谈,而正在一点一点慢慢成为现实。
        最后,全球气候变暖还对季节温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还记得很小的时候,那个时候夏天是很多人们最喜欢的季节,小姑娘们穿着花裙子在公园里当小仙子,小男孩们穿着背心短裤在沙滩上扮演杰克船长,年轻人们喜欢游泳、晒晒太阳,年纪大一点的阿公阿婆就好找个凉亭,摇着小扇儿下着棋。那是很多年以前了,那时候我们还不像现在一样每天因为“紫外线”而担惊受怕,那时候压马路的人还很多,那时候不会出现忘记带遮阳伞而惊慌失措的女同学,那时候一杯冰镇西瓜汁就能让人爱上一整个“夏天”。也就是从前那么美好的夏天,如今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如今的夏天,只要出门,必须涂好防晒打好伞,尤其晒的时候,还要披上件防晒衣,可以说是全副武装。一定会有人反对我讲述的这些现状,当然,如果你愿意尝试在如今这样高温暴晒的夏天穿着背心短裤,什么防护措施也不做地出门,那么请一定准备好治疗晒伤的药膏,裸露的皮肤在如今强烈曝晒的夏天非常容易大面积的晒伤。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巨变不止存在于夏季,而是让四季温差加大,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将日益上升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引发的变暖包括进来,一些季节性气候趋势便无法得到解释。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夏季和冬季温度的差异增加了约0.4℃,而这大部分归咎于夏季温度上升得更快这一事实。这一效应在陆地上最明显,可能是因为陆地表面变得越来越干。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气候变暖问题渐渐严重,我们的夏天更热,冬天却也更加寒冷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加剧,会导致极端的天气更为频繁地出现。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所以我们的夏天不再是简单的炎热,而愈发地闷热,土地变得干旱,出门几分钟就立刻让人产生口干舌燥的感觉,因为高温脱水、中暑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讨厌夏天,街道上也只剩下想要快步离去的行人。如果说从前的气候变暖像是别人口中骇人的故事,那么今天,这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实,难道不更令人战栗吗?为了我们的自然环境,为了我们子孙后辈也能舒适的生活,为了我们自己,生态文明建设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空喊,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去反思,是必须要从我们自身行动起来的时候了。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我们耳濡目染的那几条,更多的是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我们却未曾提及。正如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对气候变暖有这样的形容,“大家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这一类的后果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之前我们经常听到见到提到的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别人抱炸弹,一个是自己抱炸弹。”相信读到这里,你一定明白我的意味深长。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我们总是看到、听到别人手里的那颗炸弹,害怕吗?害怕,可总觉得离我们还远。那假如这是我们自己手里的炸弹呢?害怕吗?我相信不只是害怕,甚至恨不得立刻把它丢出去。在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总是听到气候变暖多么多么严峻,总是听到气候变暖对我们有多么大的威胁,我对它敬畏,却是那种空洞的敬畏,我听了害怕,又不知道恐怖从何而来。于是我试图站在更加贴近我们生活的角度去了解究竟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而且我现在也终于明白它不是危言耸听,是确实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是我们自己手中的那颗炸弹。所以如果你能从我的这篇文章读到我的感受,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我们自己做出努力。比如吃饭多吃点蔬菜少吃一些肉,减少饲养的家禽对天然牧场的破坏;比如少喝些高山茶,那每一口茶都是台湾消失的一寸森林;比如逛街购物多用布袋、编织袋,多买有机产品,消耗品按需要的量购买,避免浪费;比如洗菜的水别急着倒掉,冲冲车也挺好;比如家里开空调尽量都呆在一个房间开,能少用点电梯就少用...我们还可以做得有很多,只要关注起生活里这些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紧密相关的小事,每一个人就都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一份看起来不大却意义非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刘志娟,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02):329-336.
[2]王绍武,叶瑾琳.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J].大气科学,1995(05):545-553.
[3]秦大河.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07):874-883.
[4]秦大河,陈振林,罗勇,丁一汇,戴晓苏,任贾文,翟盘茂,张小曳,赵宗慈,张德二,高学杰,沈永平.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02):63-73.
[5]陈瑜,马春森.气候变暖对昆虫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30(08):2159-2172.
[6]瞿忠琼,陈昌春.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四川环境,2004(05):7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