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川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 402247
摘要:人的发展,身体素质是基础,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加强锻炼身体意识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体育锻炼精神,提升体育文化素养,理解体育与生命的重要关系,领悟体育与人生态度的紧要关联,通过体育理论知识学会卫生和伤病预防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思想品德素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1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庞杂、课时有限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庞杂,包括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分析和技术要求、竞技过程中的裁判规则和裁判法、体育锻炼与学生德育发展的关系、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要价值、任务、作用以及体育理论课教学目标、目的等内容。从理论上而言,体育理论课内容对学生了解体育理论知识,提高体育理论素养,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深入理解体育理论与体育内容的关系,体会体育理论对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及通过体育理论知识认识体育竞技要素,加强竞技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却因课时限制、教师自身体育素养和能力不足等导致高校体育理论课无法发挥其价值和重要意义。
1.2 教学内容安排存在随机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教学内容安排存在随机性,抑制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体育运动受天气影响较大,雨雪、风暴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进度。在强雨雪、风暴等天气中,户外体育课程往往要改为室内理论教学,导致体育课程的内容安排处于较为松散、无序的状况中。体育教师直接掌握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内容安排存在随机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理论课与运动项目的教学关系并不密切,即便一段时间不参加体育教学,也不会像其他文化课一样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学生不会因为没有参加体育课的学习感受到强烈的落差。教学内容安排的随机性、教学形式的随机转换、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分离导致体育理论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及体育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致使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积极价值与作用受到严重抑制。
1.3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呈现出固化形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为重视体育运动项目或体育运动内容,对于体育理论课,往往因其与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不能立竿见影看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轻视,进一步造成体育理论课教学形式的单一,不能激发学生体育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2 解决对策
2.1 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和领悟体育理论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开展内容与形式兼顾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展示体育理论课的作用与价值。男生对体育竞技运动的兴趣更为浓厚,教师可以从竞技比赛的规则对竞技运动的重要意义,竞技的裁判法层面剖析对竞技运动的看法,为学生打开利用体育理论观察体育竞技、理解体育运动的窗口。女生对体育健身与健美的关注更多,教师可以从健身、健美与健康等方面开启体育理论课教学,从实际需求中强化体育理论课的重要作用,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指导使学生重新理解体育精神与体育运动,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
2.2 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也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甚至影响着学生体育运动观念的树立。为此,高校应当重视对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方面的素养培养,提高教学水平。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体育理论素养培训,为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提供助力。体育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体育修养,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并从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体育理论的认知,深化对体育理论的理解和领悟,逐步提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能力。
2.3 转变教学思想
高校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理论课时中以生动的实例、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优化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体育运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趣、有内涵的体育运动,为学生提升体育理论素养、强化体育运动观念等方面奠定基础。
2.4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要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且对教学内容进行轻重缓急的处理与安排,保证体育理论课在较为科学的秩序中推进,从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和关联性、内容展现的丰富性等方面强化学生对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及班级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力求理论教学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教学具有实际操作性,且具备指导体育实际需求的价值与作用,从而在理论结合实践中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3 结语
高校体育理论课既是对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的延续,也是提升其体育观念和体育素养的途径,更是一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素养,关系学生精神风貌乃至体育能力终身发展的重要课程。因此,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更应当受到师生乃至校方的高度重视,循序渐进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提升体育理论课教学效率。高校体育理论课内容庞杂,理论教学脱离实际生活、脱离体育运动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且其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为此,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实际生活及体育运动实践出发,促使体育理论教学能够与实际需求密切相连,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孙仕舜.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2]刘凯.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C]//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2009.
[3]章亚玲.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梳理[C]//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08.
[4]王则珊.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1):5-7.
[5]周卫.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探析---健身体操课程内容基本框架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6):822-824.
[6]张勇,许传宝.普通高校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