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 戴莅
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保事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分析了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及水质综合改善方案。
关键词: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水质综合改善
近些年来,国内流域水污染问题层出不穷,给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对水污染进行科学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期,如何充分明确我国各地区流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与方案进行优化治理,值得我们深思。
1 流域水质污染情况分析
直至今日,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仍然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形成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工业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怎样合理处置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许多自然水体遭受到严重污染。据相关部门统计发现,我国大部分河流中所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严重超出国家标准,已经达到水环境最大容量的2.3倍与2.8倍。国内对于流域水污染的治理活动早在上世纪中期便开始了,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在污染防治技术与治理方法等方面获得了较多的经验与成果。但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流域水质整体改善效果仍不够理想。
2 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
2.1 构建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基准的流域分管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流域水环境主要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实施分区管理,利用人为方式针对水污染物由源头至汇总过程加以分割,而此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河流上下游水环境的治理难度,所以很难在流域层面针对河流形成统筹治理。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对传统以区域为条件进行划分的模式加以改革和创新,转变为将水生态系统健康作为标准的新型流域分管模式。融合生态系统中水环境管理的主流理念,着重由水环境生态体系入手实现水污染的治理,并以此提升生态系统整体的完整性,由更为科学的角度朝生态标准指标发展。此外,在将水生态系统健康作为标准的流域分管模式之下,还要对水质基准、保护目标以及总量控制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找到更为贴合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策略。
2.2 创建健康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以往所采用的水环境质量指标大都是对其他国家成果的简单借用,虽然在已经过去的几十年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简单沿用传统质量标准体系已然很难满足当下的治理需求,甚至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弊端。所以,对于目前在流域水污染治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积极创建一套科学的健康水环境标准体系。因为各地区河流流域当中生物种群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具体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特征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标准,将其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此外,要在水质指标中充分体现图一所示内容。
上图所示标准体系的构建应该具体从物理、化学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对不同标准指标参数的利用,针对各流域范围内的水体形成客观评分,从而实现对流域水环境的科学动态监测,同时充分满足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各项需求。随后,针对各区域具体的水污染问题,分区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因为全国各地区流域水生态系统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所以应该执行具有良好针对性的水体标准,并以此为水污染治理与控制活动供给决策支持。
2.3 实施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针对流域内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是依据各地区对于流域水污染治理可以达成的允许限额,具体确认水环境中污染物含量。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不应该简单应用传统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的划分方式,要在综合考量水环境容量、水生态承载力等因素的基础之上,依据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标准加以划分。通过应用TMDL技术针对各流域水污染推行总量控制模式,并且在控制活动过程中依据具体的污染问题与现象,查找污染物排放和水质标准间的关系,最终促进全新污染物排放模式的形成,为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与实施供给技术支撑。
3 水质综合改善方案
3.1 搭建拦污坝
面对目前各流域的主要水污染问题,可以依靠搭建拦污坝等方式促进水质的综合改善。而在具体选择拦污坝位置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充分考量河流流域目前污染源的实际分布,在保证能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基础之上在进行选址;另一方面,如果各河道流域中干、支流水环境有风险存在,应该在抵御能力相对较弱的位置对配套湿地场址进行搭建。对于跟风险源距离比较近,而且所设置风险防范措施较为薄弱的区域,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之后,可以利用污染团或者污染带实施拦截的方式,将没有受到影响的水资源向河道之外转移,从而有效缩减上游污染物给水体带来的污染。此外,可以搭建污水拦污坝,从而在各流域中的支流位置降低应急情况之下污染物对于河流当中生物的影响。
对于拦污坝的高度,可以依据当地防洪标准及具体的防洪工程加以设计,并对以往河道设计成果进行借鉴,结合河底高程、各河段淤泥堆积状况等,对拦污坝闸底板高程进行设置,使其超出原始河床中淤泥的堆积高度约0.75m,同时选择净宽是135m的液压坝。对过水断面相关参数的设计应该不低于与之对应河道原始过水断面参数。依靠数字高程模型针对河道中各河段实施集水流域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具体确认拦污坝高度和淹没面积间的关系。比如,在拦污坝高度是1.25m的时候,淹没面积是121km2;在拦污坝高度是2.25m的时候,其淹没面积是175km2;在拦污坝高度是3.25m的时候,其淹没面积是198km2,继而得出拦污坝建设工程当中液压升降坝的具体高度。
3.2 水环境生物防护
首先,针对高出油型的菌株进行驯化、富集、筛选和培养,随后使其被引入到受工业废水污染的上游。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单一菌剂对受到油污污染河流的除油率可以达到15%--25%,而对菌剂进行混合则能获得75%以上的除油率。
其次,采取在河流中添加无毒表面活性剂或者营养物激活剂等物质的方式,促进河流水体整体抗污染能力的提升。在水体中添加无毒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残留于水体中的烃类物质得到有效降解,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最后,河水中的污染物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治理,决定于水体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与否。所以,采取人工方式向水体作曝气强化,可以实现对河流水环境及生物的保护。应用多功能曝气富氧设施,同时配以一定微生物技术,使流域范围内空气当中氧气与水环境强制融合,保证水体中的微生物的活跃度,对水环境当中污染物加以氧化、分解处理,确保水质综合改善的整体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及水质综合改善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改善自然水体质量,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至关重要,值得我们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其研究成果的进一步优化,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宝磊,刘舒,等.我国污染河流治理与修复技术现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1):137-138.
[2]王苏亚.浅谈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及水质综合改善方案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138.
[3]金竹静,李金花,等.滇池流域城区河道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建立及工程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8,34(06):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