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支春明

发表时间:2021/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支春明1 李红艳2
[导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特别是空间媒体数据、轨迹数据等。
        1身份证号码:32088219800714XXXX  山东青岛  2660002身份证号码:45072119840406XXXX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特别是空间媒体数据、轨迹数据等。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开始关注民生问题、生态文明问题,加速了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采用地理信息的海量数据和空间媒体数据,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社会行为的参考依据,可充分发挥海量地理数据支持作用,利用地理信息大数据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数据支撑,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促进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1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1.1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
        “三类”是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其中,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基础,对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进行制约和控制,对全局起主导作用;详细规划应当按照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不得突破强制性内容在总体规划中确定。”“五级”是指国家、省、市、县、乡四级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有不同的分工和编制优先级。上级规划要加强统筹规划,协调矛盾,制定规则、标准和控制策略,向下提出约束性要求;下级规划要细化落实上级规划,不能违背上级规划的刚性要求。
        1.2国土空间规划“四制”
        “四项制度”是指审批制度、监督制度、法律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度。在编制审批方面,要遵循“用什么补什么”、“管什么批什么”的原则,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注重可操作性。在实施监督方面,要建立动态评估和实施监督机制,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动态调整完善规划。在法律政策方面,要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做好法律法规衔接过渡期工作,确保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实施。在技术标准方面,要按照“多规融合”的要求,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各类规划的统一管理、统一评审、统一实施、统一监督。
        2地理信息大数据与大数据平台建设
        2.1地理信息大数据
        常规地理数据的格式与内容比较规范,应高度关注精确性问题。地理信息大数据采集方式比较自由,个体出行过程、传感器、消费记录、网络行为等,均属于大数据的信息搜集方法,对实时性、全面性、非专业性进行分析。数据内容涉及生态环境、政务信息、人口流动信息、商业信息等。在地理信息大数据内,包含较多数据,且不同数据具备精确位置和丰富来源。不同数据信息的格式多样,准确性不足,地理信息大数据内包含较多高价值信息,为了快速准确地提取数据,应统一、集中管理地理信息大数据,建立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
        2.2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
        为了确保海量地理信息存储、分析和科学应用,首先应当建立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对地理信息大数据进行分类存储,采用统一规格,实行科学化管理。建立数据查询体系,确保体系具备优化配置功能、灵活性等功能,能够对数据进行科学化查询与统计,以免多次建设大数据平台。按照实际建设需求,实行快速同步机制,通过迭代方式对区域数据进行更新,还可以一同更新地理信息大数据。
        3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3.1提供可视化方案
        由于地理信息数据具备较强的可视化能力,且具有三维视图功能。利用该可视化方式,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直观性表达。在规划和监测国土空间时,应用实时数据支持,可实现动态化监测与预警。采用海量地理信息大数据,可提供数据依据、实物变化规律等信息,为国土空间规划与评价机制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为规划分区、支撑体系提供预警数据,为规划的具体实施提供在线监测功能。
        3.2提供空间数据
        国土空间规划对象为具体区域,地理信息大数据涉及准确位置信息、平面位置与高层信息。在空间数据中,牵扯到较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且不同信息均存在碎片化、离散状态。对于非结构性数据源,需要应用大数据平台,联合空间位置关系进行整理收集。通过地理信息大数据,能够扩展空间位置信息,涉及交通运行轨迹、商业聚集信息、公共基础设施覆盖信息,确保国土空间规划可以获得高准确度的数据源。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必须保证总体规模不变,优化空间位置,对布局进行调整。
        3.3提供实时数据
        国土空间规划须得到复杂数据支撑。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上,包含大量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分析地理信息大数据,能够探索事物内在规律,尤其是资源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在实时大数据基础上,明确区域发生的事物,且了解发生事物的自身规律、具体发展方向与趋势等。在实施综合化评价中,可以为权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国土空间规划与设计提供具体措施。在规划分区中,大数据可以为规划分区提供直观依据,每日的交通出行数据可以为商业住宅规划提供参考数据。交通数据可以为基础设施保障系统提供支持,灯光数据可以为分区配比提供数据支持。在该类规律下,能够明确日常出行信息和生活信息,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分析提供实时性、动态化数据源。
        3.4转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长时间发展中,社会公众开始参与国土空间规划。规划人员需要通过大量宣传活动和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群众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满意度评价。传统调查方式的回馈速度慢,且效果不理想。应用地理信息大数据,可有效提升数据传播效率和处理效率,采用社交媒体工具对数据与传播目标进行分析,将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群众意见,保证整个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提升了规划的工作效率。如某些地区为了促进国土见规划工作的进展,会以拍摄宣传片的方式,积极宣传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工作,向公众公布技术路线、成果体系、实施效果等内容。
        3.5扩展应用领域,加强理论向实践转化
        针对传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而言,在检测和评价工作中,应用的技术手段落后,会弱化数据捕获测量、信息传递的能力。在传统的国土空间规划中,由于过多关注学术理论,虽然有应用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但导致了在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应用期间,产生大量规划问题,无法确保规划方案的完整性及系统性,且规划应用方案不典型。因此,需要扩张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领域,加强理论向实践方面的转化。首先,从横向角度分析,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领域部门,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效益、入地功能流转。在总体规划研究中,通过应用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可以评估地区人口规模,准确识别用地,规划空间结构、评价总体目标等。在土地利用控制规划领域,应科学评价地块业态,以确保空间体系的可达性,分析专项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技术,可应用到医疗、休闲娱乐、商业与产业布局上,高效评价使用效果。最后,针对空间系统,可对国土空间要素、行为及模式进行全面感知。
        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直接关系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为了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规范性及安全性,应确保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秩序,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建设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帮助,为区域生态保护、交通轨道等事业发展提供动力。由于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普及应用,在开发和利用国土空间时,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提供数据依据,促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获得较多新支持,提升了国土空间规划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柯燕萍.地理信息数据档案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办公室业务,2020(20):95-96.
        [2]王佳.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8):237-238.
        [3]邵力.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8):249-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