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夏晟
[导读] 摘要: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因为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条件和外界因素影响,所以难以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湖北恒泰天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因为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条件和外界因素影响,所以难以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深入认识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合理政策举措,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不断推动海绵城市能够走可持续道路,促进其顺利发展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利用当地各种环境、气候资源,将各专业的优势集中起来,利用各种先进的海绵、绿色技术措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本项目中采用最直接和最经济的办法,将各项海绵城市技术措施整合运用并进行集中展示,为海绵城市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良好的教育和示范作用。
        1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是从对城市进行雨洪管理这一角度,所建设的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城市模式。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具备更好的弹性功能,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能够对地表的水分,进行充分的吸收、储藏、渗透和净化,在缺水的时候,可以释放之前储存的水,并且加以应用,顺应气候环境的变化。随着近些年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地加快,我们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比如说全球变暖[1]。现阶段,我国的地表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其中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而且城市面源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类型。在暴雨时节,大量的降雨能够地表所沉积的污染物冲刷进受纳水体,加大污染程度。而且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地下水供给不足,而且水体还具有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也就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就要重视起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让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充分的利用。
        2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分析
        2.1科学引入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我国是人口大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须积极推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构建安全、高效、和谐、健康的水系统有效弥补水资源不足。在施工中,可做到重点对水循环利用系统、管线布置及节水施工工艺技术进行合理布局设计,做好基坑降水、雨水、施工过程用水的收集,利用节能环保设施对用水进行严格处理达到再生循环使用要求标准,经过沉淀处理用于混凝土养护、路面洒水、消防用水等。也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雨水利用,处理后的雨水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建筑工程中,有大量废水含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不能直接对其进行排放应进行有效处理,按相关要求在规定地点排放或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减少废水直接排放量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循环,避免生态环境造成人为破坏[2]。
        2.2提高用水效率
        首先,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筑施工时就应积极地向工地中的工作人员宣传节约用水的概念,让工作人员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建筑建造时要注意对水资源的重复使用,对一切可利用水资源都利用到底,不存在浪费的现象。如将工作人员日常使用的废水、洗菜水或者洗衣服的水收集起来,可以用来浇灌土地或者对建筑进行降温处理。还可以将一些废水收集起来后进行简单过滤,然后用与降尘工作,这样既增加了水的重复使用率,还减少了工业飞尘对空气的污染。
        2.3雨污水综合利用
        雨水、雪水以及生活污水都是宝贵的可再次重复使用的资源,那么建筑企业应在建筑建造前,应提前设置完整、严谨又可充分体现节能理念的废水收集处理设备的安装图纸,并将这些废水收集处理设备仔细安装,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有了废水的收集处理装备,就可以将雨水、雪水、生活污水进行收集过滤,然后可以用于浇灌建筑内外的植物或者绿化带,还可以直接用于工人们的洒水工作,包括建筑工程中日常的降尘处理、降温处理等。

所以建筑企业应积极建造废水的收集处理设备,提高雨污水的综合利用。
        3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难点问题的技术要点
        3.1加强对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和管理
        为促进海绵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初期,相关工作人员就需全面调研城市海绵体持有情况,如果海绵体不足,需及时采用人工手段进行海绵体建设,如人工种植城市花园、绿地等。海绵体建成后,还需进行必要的维护和科学的调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海绵体能够调节城市水循环系统,防止城市水土流失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
        3.2制定适宜地方的建设标准
        海绵城市体系具有区域适应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水文、气候、土壤和城市规划政策特征,国家制定的指南和标准不一定适用于当地环境。完全遵照国家设计标准,有可能给地方海绵城市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评估带来问题。了解地方条件是成功实施海绵城市的关键,在仔细评估每个地区的本底条件、具体问题和潜力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标准制定适宜地方的建设规划和标准至关重要。此外,应在地方开展更多关于绿色基础设施、低影响开发等海绵体的工程研究,以便改良和优化这些新技术,使之能够在适应地方条件下实现雨水管理的最佳效益。在地方标准制定方面,一些试点城市已经进行了有效尝试[3]。
        3.3合理选择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技术
        合理选择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技术是全面提升海绵城市的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此,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详细调查建设城市的水文地质情况、历年降水以及本区域的年径流量等情况,并且还需调查本区域绿地植被、河道流量、湖泊、湿地规模等,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城市建设施工所需的各项数据信息,如城市建设面积、年降水量、雨水资源利用率、水环境标准、年径流量、径流峰值等,将这些数据信息输入到采用信息技术联合城市信息数据建立的三维模型———城市信息模型(CIM)中,在该模型中模拟开发建设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和海绵城市建设结构。然后,根据模拟结果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技术,再进行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层等建设施工。
        3.4重视人才培养和公众教育
        面对海绵城市建设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在环境工程专业及城乡规划专业下开设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方向,培育更多、更专业的海绵城市建设人才。政府还可以与当地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海绵城市创新中心及人才培育中心。通过校企、校政科研项目合作,启动不同物理条件的代表性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的长期研究和学习计划,共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研究。要想将海绵城市建设落到实处,必须要有政府、企业和公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为此,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加强海绵城市的宣传教育。制定各种教育及培训方案,提升公众对水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尤其要发挥教育机构(如中小学、学院、大学)的重要作用,鼓励市民参与海绵城市的设计和建设,实现和谐家园的共建[4]。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发展,可以使得城市化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瘫痪等风险得以控制和管理,但是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性比较强,在复杂的系统架构中需要做好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发挥海绵城市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梅雨.基于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J].现代园艺,2020,43(21):139-140.
        [2]车伍,张伟.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给水排水,2016(11):1-5.
        [3]黄鹏.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低碳世界,2017(09):140~141.
        [4]郐艳丽.海绵城市建设问题、风险与制度逻辑[J].北京规划建设,2017(02):58~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