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投宜昌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随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整体的工程建筑质量和水平得以显著的提升。本文主要就是对当前阶段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只要特性及应用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有效策略
1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与其它材料相比,其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承载能力高,价格低等特点,而且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是建筑物整体性的重要核心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利用价值颇高,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随着近些年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不断改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有了更高的性价比,因此在建筑施工中颇受青睐,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虽然具有性价比高,节约成本等诸多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那就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细节要求较多,需要建筑单位在施工技术上有较好的把控能力,否则一旦在某个施工环节上出现问题,将会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带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基础结构,需要很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不断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加以研究,使其不断改进。
2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跳仓法浇筑综合技术
2.1.1利用"抗放兼施、先放后抗、以抗为主"的原理,经分析科学划分"跳仓块",采取材料、结构、施工管理综合措施,严格实施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裂缝。
2.1.2长墙配小直径、高密度水平钢筋置于主筋外侧,底板加铺钢筋网,以增加混凝土抗裂能力。
2.1.3选择低收缩性水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和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2.1.4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中粗细骨料含泥量和混凝土坍落度,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变形。
2.1.5加强信息化施工,采用测温法实现温控。采用塑料薄膜保湿加草袋保温的综合养生措施尽快回填覆土,以达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降低约束应力。本成果所进行的裂缝控制理论分析,包括强度及变形分析。紧密联系工程实践: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并非线性关系,超长结构的混凝土裂缝是可控的。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设变形缝和后浇带,利用不加任何膨胀剂的常规混凝土采取"分块跳仓法浇筑综合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确保了工程抗裂安全度,较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施工方法具有创新性,突破了国内规范中地下长墙变形缝许可间距的规定。
2.2分层浇筑施工
分层浇筑的施工方式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重要手段,在分层浇筑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其质量,每一层浇筑的厚度大概在50cm。只有在大型的建筑工程中,才会常用到这种混凝土浇筑方式,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分层浇筑的优势和特点,减少大幅度的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分层浇筑施工中,分为三种施工方式,一是分段分层,需要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浇筑,只有确保下层的质量过关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施工;二是全面分层,只有等初步的混凝土凝固了才能够进行后面的浇筑;三是斜面分层,是确保下面的一层浇筑好,才逐步的进行上层的施工,同时还要注意振捣工作程序性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分层浇筑施工成为最常用的施工方式,此外,与此相关的施工技术已经较为完善,不仅能够加快散热速度,还能够方便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大大的提高的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2.3现场实时监测温度变化
a号点 b号点
2.3.1混凝土水化热升降变化规律由图(a)可知:
1)升温阶段:首次浇筑入模的温度约为28℃,在开始的两天,温度的增长幅度小,在第3d,温度大幅升高,大约在第5d达到峰值,约为55℃。
2)降温时:第5~15d,降温水化过程基本结束。在此期间,温度平均每天降低3℃,比温度控制指标要高。在第15d,水泥的平均温度是45℃,而大气温度为27℃,意味着要继续进行混凝土散热。
3)混凝土的温度峰值在承台的中心位置出现,且在温度达到峰值之后,因中间部分的混凝土散热困难,持续高温,但表面部分在达到温度峰值之后以极快的速度降温,也就是说在浇筑工作结束后的5~8d左右,容易产生裂缝。结果显示,首次浇筑时内部与外部温差保持在25℃之下。
2.3.2由图(b)可知:
1)升温阶段:浇筑时温度约为24℃,第1~2d温度缓慢增长,在第3d快速增长,在第5d出现峰值,约为70℃,远高于35℃的经验控制值。降温状况大体上和第一次浇筑相同。
2)选择两次浇筑,温度随浇筑次数时程曲线相似。但第一次浇筑比第二次浇筑的影响要大,比如,混凝土浇筑第二次后测点b温度回升,第一次浇筑完成大概15d后即第二次浇筑时,产生温度驼峰,但其余位置的温度曲线无此种回升,这表明一定的弹模和强度会使混凝土的导热性降低,新浇筑好的混凝土仅仅对浅层老混凝土有影响。
3)中心部分温度的变化特点是快速升温与缓慢降温,一直维持到稳定时段;与中心位置温度变化不同,混凝土边缘部分通过快速升温之后,其峰值比中心要低,维持时间也比中心要短,且迅速开始降温,快速达到稳定。
2.4振捣施工
振捣棒可以有两种方式插入,垂直或者斜插,但是都要保证其插入点要均匀交错,此外,在使用斜插时,倾斜角要保持在40°~50°之间。在施工期间,要保持插入时的稳定性,同时还要遵循快插慢拔的频率,尽可能的缩小两层之间的距离,在进行上一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插入的距离大概在50cm上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振捣作业是在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以此来防范裂缝,降低其对房屋工程的影响。在工程实施中,无缝技术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其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用振捣棒进行作业,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性能受到影响。第二,根据混凝土实际状况引入预应力,有效发挥其作用,避免结构主体裂缝的产生,使房屋建筑更加安全、结实、耐用。图1所示为常见的混凝土振捣形式。
图1 混凝土振捣图
2.5后浇带施工
外界的因素通常会影响施工的效率,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为了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后浇带施工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其可以大大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此外,在实际的施工期间,部分的干扰因素无法避免,例如温度应力的干扰,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时,要对混凝土的不同结构进行分段处理,对各段混凝土结构的长度等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对裂缝进行修复,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在施工阶段的后期,对混凝土进行均匀的浇筑,使得各段的混凝土的结构形成整体,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浇筑施工大概40d左右,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此外不论使用何种的施工技术和方法,都需要做好前期工作,尤其是对混凝土的接触面凿毛工作,只有确保接触面干净整洁,才能够有利于后续的施工。
3结束语
在进行房屋建筑的施工时,首先需要落实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具体施工期间还应该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原则,掌握混凝土这个施工技术的运用,就是要在施工方案的规定下,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材料,完成好浇筑中养护以及搅拌的工作,这样来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田维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
[2]庞永志.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4(5):74-74.
[3]邱玉深.对混凝土养护方法的思考与建议[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9,(2).
[4]华秋艳,葛志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1).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