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道路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张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城市道路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
        河北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城市道路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项,对城市运输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构建绿色城市道路已成为现阶段的发展方向,构建绿色生态的城市道路可提升人们
        关键词:城市生态道路;设计理念;改进建议
        引言
        鉴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可开发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为了保证城市社会和生态环境能够稳定在较好的状态,城市管理者们又不得不耗费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用于建设城市绿地及其他设施。城市道路用地占到城市空间的10%左右,而其在城市中也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性,因此,通过挖掘和发展城市道路的生态功能,使其能够为城市的生态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1城市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城市道路建设对道路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城市道路施工建设具有范围广、规模大、涉及单位多、所用资源与人力需求大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会对周边环境、地貌等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工程实施中应考虑工程对地貌地势的影响,由于道路施工对土壤有相应的要求,土壤应符合道路的承载要求,具有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在建设道路桥梁时具有良好的建设和使用效果。因此,在道路施工中会使用土壤硬化方法,在自然生态中土壤强度不适合植物生长,土壤硬化会使土壤内容的有机物及自然成分发生变化,影响道路周边的植物生长,影响工程周围的自然环境,导致道路周边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1.2城市道路建设对道路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城市道路建设会影响植物生长,修建城市道路会破坏原本的生态平衡,造成区域性的环境被破坏。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城市,如果未结合当地环境设计城市交通道路,可能会对周围的乔木、灌木造成严重的破坏。城市道路建设会改变生态链结构,影响生物的生活环境。在设计城市道路时,相关人员常考虑更经济、高效、便捷的方式,忽略了对周围生物的影响,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城市道路在修建时会对道路周围林地、水源造成破坏,使自然生物丧失生存环境。
        2城市道路融入绿色生态理念
        2.1城市道路边坡支护
        在进行城市道路边坡防护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即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有些城市还使用了灰浆防护以及植草被防护,现在城市发展中,植草、植树是最常用的防护手段。但是在构建石质边坡时,它的施工比较繁琐,会影响环境以及生态。因此,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能够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及边坡质量。在设计中,通过分析岩层性质,精准核算边坡比,对坡度进行放缓。在增强支护方面,采用方格网植草及挂喷土植草。为使雨水收集达到一定效果,增强雨水渗透力,可在边坡的坡脚利行道结合透水性和环保要求铺设透水砖,采用全透水路面结构,通过面层的空隙将水吸收到面层下面,道路基层一般选用结构具有一定强度且透水性能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地面的雨水通过垫层均匀分布到基层后,再通过基层迅速下渗,从而快速的将雨水排出。非机动车道相对于行车道比较荷载交底,可以采用结构强度较低、面层结构为大缝隙混凝土半透水路面,面层为透水混凝土材料,基层为半刚性水泥稳定基层,在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下封层,让面层雨水渗入面层后就近排入两侧或者中央绿化带的排水系统中,避免破坏基层。
        2.2设计道路人行道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像一些载荷量较小的公园、人行道或者小区,在铺设道路时,可以使用透水人行道板,用碎石垫层。要想在路基铺设过程中免受外界因素影响,隔离层需要被设计在道路的一侧,道路的深度需要根据碎石沟深度来确定。这样,更方便人行道以及碎石层雨水处理。在人行道一侧设置渗水层,能够提升使雨水集中处理的效果。在进行人行道透水时,要对土基的渗透系数进行着重考虑,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人行道的渗水功能,就必须确保渗透面和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使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符合工程预期标准。
        2.3构建道路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道路体系如同“蜘蛛网”一样漫布在城市中,也正因如此,其能够成为沟通城市绿地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的绿色廊道(见图1)。城市中的绿地虽然是按照一定的规划进行布置的,但其往往存在“点状化”“分散化”的布局形式,其对于城市的生态改善效果被严重削弱。通过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两侧附属绿带将遍布于城市各处的绿地空间进行串联和沟通,使其能够在城市道路绿带的协助下形成统一的整体,使其生态性和景观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例如,城市道路附属绿地所种植的大量植被可通过光合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氧气,而植物呼吸作用所产生的水分也对调节城市空气湿度有着莫大的帮助。通常情况下,城市外围和内部都分布着城市外环线和交通快速路网系统,而上述类型的城市道路路面宽度较大,其中所包含的防护绿地宽度也相应增加,故结合城市道路防护绿带建设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率和生态稳定性有着积极的意义。纵横状分布的城市快速路网两侧的防护绿带可形成生态交通通道,将城市外围新鲜的空气引入城市内部,而城市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各类废气、废热等不利因素也可沿着通道向城市外围扩散,最终起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图1  生态廊道
        2.4建设市政综合管廊体系
        城市中的市政管道基本依附于道路进行铺设,其与城市道路存在着共生共荣的关系。但市政管网的反复维修不但影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而且在维修过程中对道路实施的刨铣和切割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粉尘,从而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市政综合管廊系统是指在城市道路下方采用盾构顶进或大开挖的形式,先行建设1条矩形和圆形的地下管廊,而各类市政关系则按照规划要求在管廊内进行布设。由于地下管廊系统通常由大型混凝土构件拼搭而成,其相对于各类市政管网外部的金属保护管或覆土层而言,其保护性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即使是城市道路受到内部车辆荷载所碾压,管廊内部的管线均不受任何影响。同时,各类市政管网存在定期维修、新增或封闭接口等作业行为,市政综合管廊内所布置的管线在进行管道维修和割接作用时,工作人员也无需对道路进行开挖,直接在综合管廊内部便可开展各项日常作业,不但减轻了工人的作业强度,而且避免了重复开挖城市道路而造成的生态污染。
        2.5绿色生态照明的应用
        构建绿色生态照明道路是实现城市道路节能、安全、舒适、环保的重要体现。采用生态照明方式可减少城市耗电量,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城市发电系统的使用率。构建绿色生态照明道路使城市发展向节能方向转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设计环节中,应结合城市照明不同的使用区域,在不同城市区域放置不同强度的生态照明设备。可在城市推广清洁照明能源,宣传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为日常生活使用,减少城市整体资源的浪费。可以应用在城市道路中,在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中可融入以上设计理念,降低城市消耗,达到良好的生态保护目的。
        3结束语
        在进行城市生态道路设计时,除了充分考虑其对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外,还应当结合作为城市道路使用主体的行人和车辆的使用感受,从而真正达到人、城市和自然三者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王人杰.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3):54.
        [2]王希诚.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及要点分析[J].净水技术,2019,38(11):42-45+53.
        [3]杨国淑,邹寒,张改景.绿色生态道路理念在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探索[J].绿色建筑,2019(2):11-15.
        [4]张敏.“海绵城市”理念下生态道路建设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9):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