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姜云丽

发表时间:2021/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姜云丽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就是建设乡村城镇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就是建设乡村城镇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要求我们瞄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引言
        近年来,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思想,城市化推进的不断实施确实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使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但是其发展策略也存在弊端,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建,对周边土地的侵占越来越多,周边环境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问题尤为突出。为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民众对周边环境与城市环境的管理发展问题尤为重视。面对多元化的新时代,规划人员应利用新方法,树立新观念,严格落实中央最新发布的相关城乡统筹一体化管理决策,提升城乡之间的互动性、互通性,将二者紧密联系,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推动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1新时代城乡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更为显著。但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问题也逐渐被放大,由于经济发展以城市为主,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其中随处可见的城乡二次元结构就是证明。城市建设多姿多彩,但农村建设依然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城市与农村的环境管理问题也存在显著不同。近年来,城市大力提倡垃圾分类,但农村没有明确的垃圾分类要求,甚至垃圾回收站都极其匮乏,部分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依然采用焚烧、随意化处理等方式。焚烧垃圾对空气的危害极大,而随意化处理垃圾则对水源、土地的污染极大。由此可见,城乡无论从建设、经济发展、环境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建设不协调,分层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这一方面加大了城市的人口压力,不利于城市空间结构化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农村而言,由于人口的不断流失,导致耕地荒废,这对于土地的合理化利用极其不利,也有悖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
        2.1把握发展趋势应对风险挑战
        在生态观上应当统筹美丽乡村建设,防范“千村一面”倾向。美丽乡村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布点规划,已有的规划理论、体系设置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大都处于准备不足、“库存”匮乏的状态。视野往往局限在村落之内及村落之间的道路硬化和庭院绿化等,忽略了总体建设规划与长期行动计划。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开始着手农村土地整治、旧房危房改造等工作,但建设规划往往缺乏区域性和特色化,结果“村村像城镇”,原本郁郁葱葱的乡村自然风貌荡然无存。乡村建设是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展开的。村庄建设既是一个物质空间建设的过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美丽乡村建设既不能为了追求“现代化”而千篇一律,也不能为了追求个性化表达而造成村庄整体上的杂乱无章,尊重村庄发展的历史,传承文脉,彰显人文,创新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在经济观上应当保障农民从中受益,防范“二元矛盾”加剧。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带来了失地农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外出求学而不想返回家乡的青年学子。这些群体游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怀着对城市的向往,又难以在城市真正安居乐业。而另一方面,我国不少农村“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剧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而这些群体难以承担起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角色。

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障农民能够从中受益,如果只是生态环境优美但“低、小、散”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依旧,则与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背道而驰,因而须努力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按照“经济生态化、园区产业化和产品品牌化”的路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2乡土景观元素应用表现手法与应用
        2.2.1再现
        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做具体刻画或模拟。乡土景观元素再现常体现传统图案、符号依据原有模式、形态、材料展现,为最直接最原滋原味的表现手法,让人们能更好感受传统的魅力,熏陶历史的文化。如建筑物、景观小品再现,乡土文化的载体——文学、记忆、场景,等借助多种形式进行场景营造,还原往昔的情景和状态,使观者感受乡土氛围。广西三江侗族鼓楼建造成为当地重要的城市标志物,鼓楼是侗寨集会的场所,是一种极富有视觉效果的建筑,其发挥集会、交流、活动等功能,鼓楼建造从而唤起了人们的对场地归属感和记忆,是传统文化载体最直接的再现。
        2.2.2创新
        随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工艺、材料逐渐暴露问题和被淘汰。通过再创方式对乡土景观元素进行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材料革新等创新手段使之更适合当下人们生理、心理、审美、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如,材料创新,材料是信息传达的载体,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不同的材料表达不同的感情。材料创新是从传统的乡土元素构成中提取有代表性的片段或者部分,用完全不同于景观元素原有的材料来来营造景观,在工艺、性能、功能方面比原材料有提升,可以解决传统材料存在的问题,同时又保留材料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乡村中常见的夯土建筑,最具有历史特性,夯土建筑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易、冬暖夏凉、造价低廉等特点,但是其耐久性、功能布局存在缺陷,对夯土技术进行改良,提高夯土房屋的宜居性和安全性。广西南宁美丽南方知青村榄宿建筑,延续着传统建筑材料风格,采用新的夯土技术,改变了夯土粗糙的表面,增加了它的光滑度,细腻度,视觉效果更显高级。
        2.3城乡规划设计开展人文主义建设
        一般来说,人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人文主义元素,所以,城乡规划设计必须考虑人文主义建设,确保乡民的最大化利益,实现乡民凝聚力的增强,进而投入到城乡建设实践中去。另外,城乡规划设计应该融合当地的特色资源,例如组建旅游活动等,该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的文化特色,乡村也能借此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经济与建设的双赢,达到人文主义建设目标。
        2.4大力开展乡村的设施建设
        要想实施乡村布局规划,首先考虑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来说,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不足,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众多,鉴于此,地区政府需要给予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基础设施过硬的乡村环境。另外,基础施设的建设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并考虑当地的环境属性,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维持乡村原貌。只有完善了乡村设施建设,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美丽乡村.
        结语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在乡村布局规划实施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现状,掌握地区的人文主义元素,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乡村建设仍将继续实施,并向着生态化、区域个性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卢渊,李颖,宋攀.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3]孙新旺,王浩,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8(08).
        [4]姚红梅.关于“当代乡土”的几点思考[J].建筑学报,199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