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观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高希昕1 封晓庆2
[导读] 摘要: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内涝、雨水径流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1.浙江当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2.同瀚建筑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内涝、雨水径流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由此产生了“海绵城市”理念。目前,在城市发展的许多方面已经逐渐开始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尤其是在市政道路结构设计中,能够使城市道路更好的和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一起,在雨季可以体现出吸水、渗水、蓄水、净水等功能,而且在适应环境变化与面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为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景观给排水;设计;海绵城市
        引言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景观给排水建设至关重要,而给排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景观给排水最终效果,决定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及道路的生命周期。因此,景观给排水设计必须创新思路和模式,即积极将海绵城市理念渗透于给排水设计中,指导做好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布局,以此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理念,针对城市雨水管理,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洪灾防控,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海绵城市通过渗、蓄、净等一系列的处理,构建全新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形成弹性水资源管理,优化城市给排水系统,为其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呈现出明显的生态性、环保性,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的升级,支撑城市战略性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转变了城市传统给排水设计思想,实现自动化储水与出水,灵活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进行雨水资源的收集与排放,优化城市道路系统与绿化系统,有助于改善城市内涝与干旱情况,降低水资源的开发,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调控优化,以满足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2在景观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
        2.1更新设计理念,做好顶层规划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进行城市给排水设计的时候也必须要综合考虑设计理念的创新,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深入分析城市发展与给排水功能的关系,保证全局性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城市地区整体设计合理性。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下面的内容入手:第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海绵城市设计合而为一,从而确认城市整体规划的方式,对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解,从根本上提升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和使用价值,使之在未来的城市地区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二,一定要在进行给排水设计工作中树立全局观。城市地区给排水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工作人员除了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之外,还需考虑到其他配套切实的使用情况,在提升给排水设计有效性的基础上,协调其他设备系统共同发挥应有作用,从而让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的综合优势得到最大化利用。换而言之,设计工作者必须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其他相关系统的优化思路进行确认,保证绿地、花园等部分的设计合理性,从而让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能够发挥应有作用。第三,工作人员务必要树立生态设计观。根据海绵城市设计标准和思路,对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水准进行研究,一切以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对城市地区生态建设问题的研究,另外还需要根据目前给排水工程的建设质量开展工作,把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都考虑进去,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具体建设策略有效性。
        2.2透水铺装设计
        常见的集中透水材料有: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嵌草砖和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透水铺装。当前的透水铺装并不完善,大面积铺砌的景观效果不如传统的花岗岩,强度和稳定性潜在风险较大,适用范围较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计师对场地情况进行考量,从而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

例如上人行空间铺装,采用组合式透水模式,即透水铺装材料和不透水铺装材料相结合,在平面上组成不同的铺装图案,构成点、线、面三种生态化透水的铺装形式,通过透水点、透水带、透水面达到生态透水的目的,同时满足对景观的需求。
        2.3衔接带设计
        分界线是连接其他城市路面,绿地和“海绵体”的纽带。连接带的设计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绿带格式选择连接方法和技术。针对具体设计不同的城市,针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采用污水净化技术,确保雨水水质的收集。在水资源薄弱的地区,尽可能提高雨水的回收率,使有限的雨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4生物滞留设施设计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当前普遍应用的有生物滞留带、生态树池、生物滞留池等,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滞留设施边缘要与地面齐平或者开豁口,使雨水能有效地被引导至收水区。
        2.5地下蓄水池设计
        将雨水通过蓄水池进行收集,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沉砂井、蓄水池结构体、流入流出水管、出水井、曝气系统和通气帽及溢流管等。同时对蓄水池展开设计工作时,还要和所选植物的品种相互结合进行分区设计。若选用灌木绿化植物或大型乔木植物,蓄水池的厚度须大于60mm,同时骨料的积蓄须以粗骨料为主,粗骨料的直径不能小于25mm。若选择藤本科类或绿篱等比较小的植物,骨料选择厚度为80mm的陶粒。同时针对蓄水池的内部,铺设时采用穿口的PVC,以此有效保持土壤层中的水分含量。
        2.5景观设计
        在城市发展中建设道路绿化带非常重要,能够净化汽车尾气,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还能缓解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视觉疲劳。绿化带和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密切关系,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植被。同时,要全面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洪水标准与土壤的差异性,合理设计传统道路绿化带和新型道路绿化带的参数,从而提高储水和排水效果,通常来说,新型道路比传统道路的参数要高一些。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把道路设计为中央绿化带形式,能够将雨水合理排放到绿化带里。同时,在绿化带下方设置碎石沟,能够将多余的积水快速收集起来。另外,利用分隔绿化带形式,再经过专门设计绿化,充分发挥出绿化带植物的作用,同时,对水流的流向和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使雨水能够快速流到绿化带中,能够起到雨水贮存作用,从而大大节约人工绿植的浇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灵活利用理念的优势促使城市景观给排水系统的功能性提升。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融入环保、节能思想,从多个角度优化设计。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落实新举措,保证其系统更加合理,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整体城市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8,(14):238.
        [2]敖华军.试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门窗,2019,168(12):157,159.
        [3]何圣雄.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2479.
        [4]于丹.试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周刊,2019,(15):18.
        [5]任永刚,梁鹤濮.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04):19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