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技术创新及施工技术 陈阳

发表时间:2021/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陈阳
[导读]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也迎来更高的挑战。
        德阳旌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四川省德阳市  618000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也迎来更高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创新研究,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对现代化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和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把控,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论文对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运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施工;技术;创新;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
        1.1蜂窝现象
        蜂窝现象指的是混凝土中原材料的配比与相关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石料与砂浆的比例并不合理,造成蜂窝现象出现。与此同时,混凝土的不均匀拌和、不充分拌和也会造成蜂窝现象。并且,不合理的混凝土切合工艺也会造成混凝土不均匀混合的现象,影响混凝土的后续使用与质量。
        1.2麻面现象
        麻面现象指的是混凝土凝固之后的表面出现了麻面和凹陷现象,这种情况会造成混凝土表面粗糙情况,形状和“麻子”相似,混凝土表面的光滑程度不足,会影响后续的施工进程。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1)在混凝土脚浇筑之前,没有按照既定的施工要求,混凝土内部含水量不足、湿度不足,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水分流失过多,形成麻面。(2)脱模板中使用的脱模剂不符合工程需求,存在涂抹不均匀的现象,混凝土与模板之间互相粘连,在混凝土凝固之后形成的麻面。(3)混凝土震动的过程中不符合既定的作业要求,造成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冒出的泡未能够全部消除,最后出现的混凝土表面气泡过多,形成麻面。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与创新
        2.1接缝灌浆施工技术
        在对坝体进行浇筑时,接缝灌浆也是关键环节,有助于提升坝体整体性。灌浆管路系统的布置对其施工效果有直接影响,主要有骑缝式、盒式以及重复式灌浆等类别,需根据大坝浇筑特点加以选择。首先,骑缝式的优势在于灌浆效率较高,在大坝块缝中也能实现平均升浆,而且堵塞问题几率小;其次,重复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重复灌浆,管路系统利用率高;最后,盒式可达较高的灌浆质量,而且也不易发生阻塞问题,较多应用于纵缝灌浆,然而整体耗材高,灌浆成本大。考虑其隐蔽工程属性,更要重视接缝灌浆工艺控制,这关系着大坝整体质量。在实际进行接缝灌浆操作时,应注意坝体分块的变形情况,以免因此造成接缝变化,若其实际张开度偏离设计值,出现变窄、闭合等情况,会改变其内部应力分布,如不加以关注,接缝灌浆部位可能出现拉裂等问题。要注意灌浆顺序的选择,应当结合坝体受力,更多情况下是横缝为先,而若坝块对侧向稳定性有更高要求,则要以纵缝灌浆为先,但要注意的是横、纵缝的灌注操作必须要错开,以免相互间产生影响。
        2.2变态混凝土
        变态混凝土早在20世纪初期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创造的,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和良好的施工效果,在水利施工应用中受到了行业内人员的普遍运用。因为变态混凝土具有显著的优势特点,变态混凝土的强度高、施工过程快,具有收缩性小等优势特点,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增强了水利工程坝体的牢固性,起到了巩固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最容易发生滑落的地方以岩石边坡为主,针对此位置的施工必须使用同一种混凝土展开施工作业,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水利施工的综合建设效率。
        2.3灌浆压力及接缝张开度设计
        为确保接缝处置效果,应当做好灌浆压力设计工作,而且以此为据进行灌浆压力控制时,也要分清主次。

通常情况下,要优先控制灌区顶部灌浆压力,这也是控制的重点,而对于递呈接缝应当置于次要的位置。对于进浆口部位,通常无需专门进行压力控制。灌浆压力的设计,应当有所依据,尤其是对于代表性的坝块,需要预先对其应力情况加以分析。同时,张开度也是坝块接缝的关键性指标,可用于其可灌性的描述,为使接缝灌浆具备可行性,首先要满足张开度要求,在设计时需以水泥最大粒径为对照,不得小于3倍数值。要有合适的张开度数值,最佳数值为1mm,若张开度过大会因此而带来水泥干缩问题,影响到接缝灌浆处置效果。当实际操作时,考虑到灌浆会带来张开度的增长,应当对接缝张开度增大量加以限制,尽可能降低对大坝坝块的应力作用。
        3混凝土施工质量提升对策
        3.1工程建设质量制度体系
        建设质量制度体系包括设计方质量制度体系和施工方质量保证制度两个部分,需要做好建设质量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为水利工程质量建设管理提供有利基础。总结起来,工程建设质量制度体系的要点如下。(1)设计方质量制度体系。充分把握好相关规定的要求,并做好质量设计,之后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质量检验。为保证设计方质量制度体系的完整性,需要做好质量详细设计、质量设计问题研究、质量内部评估、质量设计策划、质量信息反馈、质量方案设计等多个阶段的工作。在进行设计方与监管方的质量回访、经济激励和质量外部评估时,应重视各种物资、资源及信息的传导等各环节的有效衔接。(2)施工方质量保证制度。不断完善工程施工体系,达到控制工程施工过程的目的,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确保工程施工处于受控的状态,可以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且可以构建完整的工程施工体系。同时,需要重视对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质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质量提升。
        3.2明确施工责任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做到精细化,做好物资管理、技术管理等分工工作,划分各部门的质量管控职能,提前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排除质量隐患,配套完善质控体系。管理岗位人员应提前做好培训,明确质量管控标准,全面掌握水利工程工艺流程、业务标准,加强与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的联系。在质量检查、施工监督等方面均派专人负责,在任务分配中发挥个人所长。
        3.3控制原材料质量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检验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则质量也就越好,混凝土施工之后的后续工作也能够顺利实施。在正式施工之前可以按照相应的施工原材料配比进行试拌和,尽量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利用粉煤灰替代,将胶水使用的比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使用采用二级配比标准,添加适当的粉煤灰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少收缩、提高抗侵蚀。同时,在混凝土极易出现裂缝的位置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斜筋,钢筋的加入能够降低混凝土承担的建筑重量,将原有的荷载转移到增加的钢筋结构中,能够避免由于荷载影响导致的混凝土裂缝现象。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中裂缝的出现,在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也可使用中低强度的水泥进行配比,进而增加混凝土后期的使用强度。在工程建设的结构设计中需要适当降低结构的约束车高度,对于混凝土中的钢筋保护膜选择需要尽量选取最小值,避免裂缝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水利工程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着施工的最终成效。水利工程必须在当前的社会加强对自身技术的创新,面临复杂的市场竞争,强化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动水利工程未来的长足建设与发展。针对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应用和探索,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斌.水利施工中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20(11):133-134
        [2]李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21):290-291.
        [3]李继芳.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之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1(14):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