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规划实践——以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策划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6月   作者:张弛
[导读]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富庶的成都平原上,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新时代的规划蓝图中,成都又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在新一轮总规中成都提出要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城市生态、人文、经济功能复合体。

上海天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张弛    200233

摘要: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富庶的成都平原上,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新时代的规划蓝图中,成都又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在新一轮总规中成都提出要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城市生态、人文、经济功能复合体。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部,全域1275平方公里。随着成都城市东进,使得龙泉山逐渐由原先的城市东部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中央绿心,实现城乡形态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为了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公园城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开辟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
关键词:生态文明,公园城市,城市绿心,生态修复,乡村振兴
        1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在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的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绿色发展,不仅需要凝聚共识,更需要积极践行。龙泉山,是成都两山环抱生态屏障的东翼,在全市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中举足轻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策划,以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和科学的规划打造,为成都实现公园城市助力。
        2龙泉山发展的困境
        龙泉山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山脉形成与1亿年前,由地壳板块挤压构成,这座山深深根植于成都的历史文脉与记忆,历来是成都著名的踏春圣地。然而,随着城市以一种自然蔓延的方式不断发展,逐渐留下了许多破碎的自然格局(图1)。

                        成都的今天                         城市蔓延生长                      错误的生长方式
图1-城市错误的生长方式
        如今,在新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通过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让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实现城市格局之变。龙泉山将由原先成都、简阳东西两城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大成都的城市绿心。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东进”战略的实施,成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动发展格局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为龙泉山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要将龙泉山打造成真正的城市森林公园和城市绿心,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整个龙泉山森林公园目前面临低海拔的原始林地植被被破坏的较为严重,原始植被群落逐渐消失的问题。导致现状山坡植被较为单一,大多为人工种植的柏树,丧失了独特的“四川低海拔景观特征”,也使得本土动物的栖息环境变差。其次:由于山体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山体的垂直高差对自然降雨的拦截效果减弱,在夏季降水量较大的时候这些雨水将最终汇入城市平原的河流和排水走廊,与从城市无法自然渗透的硬质地面产生的地表径流,交汇在一起,形成对当地排水系统瞬时的巨大冲击,造成城市洪涝和泥石流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危害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最后:如何解决当地居民的拆迁安置和三生问题,也是本次总体规划的头等大事。
        3总体规划策略
        规划打破城市原先野蛮而粗放的生长方式,提倡城市与生态携手并进,以山为脊、以绿为指,无界生长、绘绿入城,东西渗透、绿盈天府的发展理念,达到指状交融、和谐共生的发展状态。最终将龙泉山森林公园打造成真正的城市绿心,使其融入到成都整个公园城市中去(图2、图3)。

成都的今天             城市与生态携手并进         森林成为城市之心
图2- 指状交融,蓝绿交织

图3- 绘绿入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以下四大策略:生态龙泉山、海绵龙泉山、无界龙泉山和智慧龙泉山。
        3.1生态龙泉山——地域生境再现
       龙泉山森林公园的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因此需要对原生森林系统进行生态复建。原始森林的逐渐恢复会具有多重价值,比如:使得山体更具有景观性和自然美感;能为本土动物提供更加完美的栖息环境;防止土壤被侵蚀和流失,是解决山体雨洪管理的有效途径。这种群落式的拟原生林地一旦建立,将不需要太多的管理维护,并且可以实现持续性的自我修复,不用再次人工干预。为此,我们构建了五大生态复建实施方法:
        3.1.1研究筛选龙泉山原生森林系统生态复建的植物名录
        对于本项目来说,主要的目标之一是以龙泉山为起点,在成都“城市公园”的建设中,建立具有乡土景观及生态意义的物种种子园。我们以成都周边区域有确切基因型来源的植物作为样本来进行项目建设,而不是从距离四川100- 1000公里以外,未知实际种源收集地的任意苗圃采购种苗。每一个有价值的物种都需要保证多个采集地点,以确保未来的城市应用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物种自然演替的多样性基因型,尽可能的应对气候变化与病虫害的问题。
        首先利用E-Flora网站(网络版中国植物志)对本土植被名录进行初步的查询和研究,加上大量的学术资料来论证列出了初步的木本植物清单,结合后期现场调研并与国内专家就本地森林植被情况讨论后最终调整形成植物名录清单(图4)。

图4- 龙泉山重点原生木本植物名录
        3.1.2确定大成都区域内残余原始森林中价值物种的地理区位
        通过对龙泉山全域范围内林地群落的考察,发现在山区中央盆地周围和部分山脊处仍留存着少量原生林地。需要使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并通过地形图明确区域边界,然后由当地大学或林业部门能准确识别植物品种的植物专家确定斑块内的所有物种,并在获得政府采摘许可的前提下做先期种子采集。
        但是,仅仅在龙泉山范围内余留的原始林地群落中收集复建森林生态系统所需所有物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曾经存在于山上的一些物种随时间的推移和人为的干扰早已退化消失,或是因分布区域有限,植物基数规模小的因素造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缺失。为此,我们将原始林地植物物种收集的范围扩大到成都西部到西南部区域。通过开展林业调研来界定各个原始林地群落斑块中残余的植物品种,然后确定其中哪些物种适用于通过种子采集来繁育,并明确这些物种种子的具体采集时间区段。
        3.1.3采集有价值的物种种子
        规划对龙泉山进行的生态修复需要的三十年时间,在此期间需要大量的植物种子,为保证复绿计划的顺利实施,对种子的采集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1)收集不同物种种子采集的时间、地点以及每棵树大致能采集到的种子数量,制定未来更大规模的种子采集计划;
        2)研究制定最为高效的种子采集方案及技术,明确种源收集、种子采集过程中的责任方和管理方;
        3)掌握相应的育苗和种植所需的专业知识,建立所需的育苗基础设施,繁育优质的种苗,为山体修复、森林复建提供植物材料;
        4)测试所采集物种种源的普遍发芽率及出苗情况,以便计算未来需要采集的种子数量;
        5)确保所有过程经历都有详细的记录备案,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基础参考。
        3.1.4对采集的种子资源进行加工、储存和播种
        项目前期的基地及设施投入并不需要形成太大的规模,但随着对种子采集、处理、繁育的认知逐渐深入,种子采集的数量将随之增加,基地设施规模也将随之增加,同时需要准备更多的种子存贮空间。考虑到龙泉山体的实际情况,管理种子播种最简单的方法是播种在室外的育苗床中(可以利用曾经农民用于耕作但现在荒废的地垄作为育苗床),根据种子粒径的大小,将这些育苗床覆盖不同深度的沙子,并用精细的钢网笼罩播种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啮齿动物在种子萌发期间对其造成损失。每年10-11月播种,根据成都的天气及降雨情况,在次年开春前无需对种子进行浇灌,直至次年开春后,通常3-4月份开始灌溉。室外播种无需配置常规苗圃盆栽播种相对高要求的设备及人员,也降低了由于人为过度灌溉导致幼苗死亡的风险。
        3.1.5培育幼苗,准备规模化种植
        在植株有效定根存活的能力方面,苗龄6至24个月的树木幼苗相对于大树移植来说,移栽损耗小、移栽后生长速率大(小苗每年都有很多生长变化,大树移栽往往有一段时间的滞长期,会更快更有效的定根存活),结合龙泉山植被及地形现状,这是此项目大面域森林复建最为推荐使用的乔木尺寸规格。在大多数情况下,从种子育苗床中移栽出的那个冬天,将幼苗转移植在9cm到1升的塑料盆内是最佳的做法。然后这些育苗盆中的幼苗将在完全保证灌溉的苗圃中培育一年,随后移栽到山体相应区位,打造自然景观。
        通过以上的森林复绿增景实施方法,可以在已经消失原生地域景观特征的龙泉山建立起新的拟自然本土林地群落斑块,并发展农林结合的自然景观和一些低影响的旅游开发。同时,山上所有规划新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主要建筑物、停车场等)都将被这些本土林地群落环抱,掩映其中,最终将龙泉山打造成为具有明显地域景观特征的城市森林。
        3.2海绵龙泉山——城市“海绵体”
        依据自然山形地势,科学规划山体排水走廊及多层级蓄洪空间,叠加湿生林地系统,生态化处理排水廊道,将龙泉山变成吸附雨洪的大海绵。不久的未来,龙泉山城市“海绵体”将成为成都“海绵城市”的独特名片,在城市雨洪管理中凸显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图5)。

图5- 龙泉山城市“海绵体”模型
        3.2.1通过旱湿植被规划与群落建立,初步复建生物多样,适应气候变化的多样生境
        1)拟原生林地群落复建山区坡地的森林植被,由异龄的常绿和落叶树混交的多物种复层混交林形成最佳的水源涵养地;
        2)选用阔叶林植被以增加对雨水的临时续存、异龄混交林加强生态涵养功能;
        3)规划建立山体自然排水走廊,伴生浅绿色的湿生林,其余山体被深绿色的旱生林所覆盖。
        3.2.2规划山地排水走廊,减少洪水灾害(图6)
        1)在排水走廊的水沟内每隔一定距离加设一道简易的阻隔装置:沟内固定两个木桩,横向固定一些类似长度的木头,迎水面粘土或参杂其他材料填实;
        2)简易的阻隔装置——在雨季的时候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形成短暂的蓄积来保证植物的生长,同时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3)结合排水走廊,规划湿生与旱生树种分区规划,构建海绵体的核心;
        4)增加的汇水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灌溉用水。

图6- 山地排水走廊
        3.2.3通过蓄水空间规划,有效收集山体雨水(图7)
        1)在山体排水走廊沿线的合适位置建设渗透坝,蓄存雨水,减缓流速;结合传统或生态水处理设施,使这些水源辐射一定区域,解决该区域目前的缺水问题;
        2)在必须硬化的区域,将地表径流引导进入路边的生态排水沟渠(生态雨水花沟)和雨水花园;
        3)减少硬化的不透水路面,控制城镇发展规模。

图7- 蓄水空间规划

        3.3无界龙泉山——协同发展
        立足生态核心优势,以大健康产业为带动,以新经济模式为抓手,构建成都生态发展新名片。
        依托现状资源,强化森林生态培育构建三大健康产业——生态农业产业、健康运动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森林健康旅游体系。进一步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3.1生态农业产业规划——打造以“龙泉山”为核心品牌的生态农产品
        龙泉山物产资源丰富,以水果种植为主,畜牧养殖业、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目前龙泉山农副产品差异化发展,不同地区主打一种农副产品品牌。通过挖掘各个区县的农产品特征,形成优质梨、水蜜桃、橄榄、油桃、草莓和枇杷六大主题生态农业核心。
        围绕6个品牌的生态农业核心以及结合多个特色果树种植点,将龙泉山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对龙泉山生态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形成打造“龙泉山”为核心品牌的生态农产品。并构建多个体验式农业园,主要包括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形成一个生态农业品牌、六大生态农业核心镇和多个生态农业体验园的产业体系(图8)。
        3.3.2健康运动产业规划
        龙泉山现状健康运动场所较少,分布较为分散,运动形式较单一;南部规划天府奥体城为国际综合运动赛事举办地,但龙泉山脉较大,天府奥体城不足以带动整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健康运动产业,需要在北部构建新的运动核心;而官仓镇、三元村拥有国家级竞技体育运动场地,白果镇规划有成都市通用航空产业园,总体健康运动产业发展不平衡,呈现南部强北部弱的态势。
        规划依托五大健康运动产业,形成2个运动核心镇和3个运动中心镇,并结合现状资源分层级建立多个特色运动基地和户外森林公园,拓展森林健康运动休闲项目,形成全民健康运动体系,丰富龙泉山森林健康运动产业(图9)。
        3.3.3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龙泉山人文资源分片集聚分布是具有国家级价值的历史文化宝库。北部有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及沱江山水,自然景观优越;中北部有洛带古镇、五凤镇等客家民俗体验区;中部依托成渝古道,历史文化遗址最为丰富;南部有丹景台、熊猫之窗片区,是国际文化交流门户。而成都东进的发展,更是文化的东进,遵循历史脉络,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规划东西融合、北中南均衡发展,打造沱江山水人文廊、客家移民文化廊、蜀风古驿人文廊、茶马文化交流廊四条人文走廊,以及三岔镇国际文化交流+竞技体育产业和人和乡生态农业+竞技体育产业两大中心镇、八个特色小镇和多个特色文化节点。(见图10)
 
        3.3.4依托三大产业规划,加快镇村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龙泉山区域内乡村现状是其生态敏感脆弱性与现有政策上引导的综合性结果;其生态脆弱、灾害频发地区村镇矛盾突出,造成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人才极度匮乏、三留守和农地农房闲置五大方面的严峻问题。
        乡村振兴总体实施策略由政府管控、村民参与、专家指导、企业投资、资金支持五个方面构成,总体目标是为了留住和吸引更多人才、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改善当地基本服务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为山区居民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减少国家对乡村的补贴,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龙泉山乡村振兴模式是以“生态农业、运动健康、文化创意三大产业”为带动,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规划策略,构建龙泉山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图11)。

图11-龙泉山产业经济生态圈
        3.4智慧龙泉山
        智慧城市是一种数字化、在线化城市管理概念,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中,就是公园城市的镜像城市写照。以自然绿心为依托,以自然生态为写照,打造数字生态经济系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全新创意,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打造全球首个“数字森林、城市中枢”——数字森林的打造包括从顶层设计、系统设计、建设交付到运营服务的全流程结构,从基础设施、应用支撑、数字资源、应用、用户界面等多个层面进行构建,打造标准体系、运营体系和安全体系三大体系(图12)。

图12- 数字森林、城市中枢
        3.4.1城市大脑(见图13)
        构建全网连通的全域数据大脑,通过连接普通用户手机和办公人员手机,实现移动数据实时收集实时反馈。数据大脑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提高数据变现价值和经济价值。
        接入管理部门、公共服务部门、城区管理部门的平台数据,不仅可实现全量融合计算,还可以体现一山连两翼全域、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全域、特色小镇等三个层面的发展情况,实现可视化管理、可视化经济营销。

图13- 城市大脑
        3.4.2数字森林
        通过将数据进行新型互联互企业群运营,将各层级、各类型、各行业不同的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对政府、企业、个人进行全方位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实现数据资产变现、数据金融赋能、多种广告经济激活等数据变现,形成数字森林产业集群,孵化新型数据企业与产业链。
        3.4.3数字化体验——掌上城市绿心
        在全国多个城市已经实践进行掌上管理与掌上办公系统搭建,借助城市大脑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实现龙泉山全域数字化治理。实现所有游览数据在线化,进行在线景点查询、游线规划、游览购票、游览消费、游览在线活动等,方便游客使用,提高游客粘度。
智慧中枢承担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范围内的数据管理、运算、输出。智慧中枢具体的数据运用体现在出行、交通、旅游、安防、民生、产业、停车等10大应用上。
        4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紧密融合于成都的城市发展目标任务和中长期规划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策划的深入推进,是成都特色的“绿色”实践。通过打造世界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打破成都单核圈层的发展结构,成为城市东进发展的核心纽带,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四川省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绿色动力。
参考文献:
[1]罗上华、高馨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锋》杂志, 2018年08期.
[2]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城市生态修复摸底调查统计分析报告.2018.
[3]杨雪锋.公园城市的科学内涵[N].中国城市报, 2018-3-19,第019版.
[4]杜驰.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
作者简介:张弛;男;汉族;籍贯:江苏省宜兴市;学历:常州工学院大专;江苏大学在职本科;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