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风貌提升设计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6月   作者:何畔
[导读]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迫切需要通过艺术设计统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协调统一性与多样性。艺术设计以其跨学科、贴近群众生活、实践性强、专业覆盖面广,能够广泛直接地对接农村建设的优势,可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何畔 250001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迫切需要通过艺术设计统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协调统一性与多样性。艺术设计以其跨学科、贴近群众生活、实践性强、专业覆盖面广,能够广泛直接地对接农村建设的优势,可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在实现传统工艺活化传承的同时收获经济效益,唤起了民众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关注,传统文化符号成为增强村落凝聚力的内生力量。
关键词:民居建筑;景观设计;环境优化;绿色设计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庄规划设计成为引领村庄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村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如何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如何体现乡村风貌特色、地域风貌特色,塑造适合农村的建筑风貌特色,让乡村更乡村,成为村庄规划设计的方向性问题。
        1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1.1实现农业结构改革的设计原则
        经济提升是城乡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想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就需要做到农业结构的改革,所以,城乡规划设计应考虑农业结构改革因素。初步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结构模式采用的是粗放型,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约束了经济发展。鉴于此,在城乡规划设计时,既需要实施土地联产承包模式,又需要进行土地资源潜能的挖掘,其目的是改善生产水平,做到农业资源的多次利用,如此一来,就可以将上游的废物转变为下游的原料,既节约成本,又改善环境。
        1.2生态基底
        自然环境是村庄发展存在的生态基底,村庄规划应着力保护生态资源。在深入研究村域生态资源条件基础上,落实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线等管控要求,明确自然山体、水系、湿地、耕地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要求和措施,保护生态资源。应强调对于耕地、农林用地、河湖水系等重要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尊重并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树林植被、河流湖塘等自然景观,体现乡土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于有破坏的或脆弱的生态本底,应着力做好生态修复与保护,实现村庄特色的延续和可持续发展。
        2强化村庄空间结构,延续村庄空间肌理
        2.1大力开展乡村的设施建设
        要想实施乡村布局规划,首先考虑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来说,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不足,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众多,鉴于此,地区政府需要给予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基础设施过硬的乡村环境。另外,基础施设的建设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并考虑当地的环境属性,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维持乡村原貌。只有完善了乡村设施建设,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美丽乡村。
        2.2乡村交通系统的组织
        与城市社区建设不同,乡村居民区的交通规划要着重解决好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乡村交通既要满足人们日常出行方便需求,还要满足农用车辆通行要求,构建公共交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交互混合线。在道路规划时,应杜绝对外交通主干道穿村而过,也应合理安排乡村内部交通主线,避免农用车辆噪声、尾气对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可以在居民活动密集区增设人行通道,比如在民居建筑周边实现人车分流,在保证通行便捷的情况下,尽量构建宜人、舒适的交通系统。结合交通规划要点,对于农用车、私家车的停放问题要分类解决:农用车可设置集中安放点;而对于私家车辆,可在民居建筑附近规划停放车位,方便居民出行,同时避免拥堵道路。



        2.3作为文化类公共设施
        书舍是美丽乡村文化生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读书与学习的公共空间场所,满足乡村居民对于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有效提升村内新型农民的培养。在书舍室内空间设计中,将地域文化与书舍室内空间进行连接,促使地域内农耕文化元素与本土材料融合到书舍空间内,如以本土石材为铺装材料的书舍地面装饰,以当地特色农作物为装饰材料的顶面空间设计,在突出当地乡村文化的同时,为书舍空间增添了朴素与恬静的视觉氛围。书舍室内空间四周皆设置具有较强收纳能力的入墙式木制书架,并在其底部设置供人们休憩的条形长凳,中心区域摆放小型书桌与座椅,且设置大面积开窗,这样的细节设计使得室内空间更为有序与明亮,塑造了简洁干净的书舍空间。乡村文化广场是乡村空间重要的集散场地,肩负着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传播等功能使命。这是一个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广场设计,基于原住村民与游客两方的需求,农村文化广场设计以乡村民居建筑装饰元素与地域性材料为设计灵感,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呼应山区乡村原生肌理,在空间装饰上沿用场地内红瓦屋顶的民居建筑形式,搭配以原生乔木、地域内农耕作物为主的植物配置,营造了乡村的文化场所感。
        2.4建筑色彩
        塑造乡土特色的村庄建筑色彩。做到屋顶形式和色彩的协调统一。引导新建建筑优先选用本土建材,延续原有建筑色彩。墙体彩绘、标语要积极、健康,体现正能量,兼具审美特征,体现乡土特色。采用增加装饰线、花饰等手法美化建筑屋顶,宜采用具有乡土特色的本土材料,根据地域特色选用面饰材料,门窗宜采用传统的样式或装饰,阳台宜保留或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栏杆及构件。
        2.5乡村绿化工程设计
        绿色环保,是人们对乡村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乡村空间布局与当地文化、社会、经济风貌的适宜程度。乡村绿化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果园、林地、草地资源,保护原生态体系,尽量不做过多人为变动。绿化工程重点应放在乡村新规划公共空间、居住社区及周边,从而提高其使用率。对于既定的树木、花草,应充分肯定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基础的前提下,可做适当调整。同时要把握耕地的四季变化,注重绿化工程中的树木、花草与田野风光的结合,突显绿色乡村优势。在具体的绿色景观编排规划时,也应结合不同种类乔木、灌木的生长习性、成材快慢,有序合理配置,注重绿色景观的整体性、长效性,以及观赏性和使用性的统一。
        2.6挖掘地域乡土元素,塑造独特村庄特色
        1)地域特色。村庄风貌应反映地域特色,村庄建筑设计应尊重当地建筑形式,体现与地域气候特征、人文特征相适应的功能特征。民居风格应与地域建筑风格和村庄传统历史建筑风格相协调,强化村庄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少数民族聚集地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民族习俗等。2)乡土特色。应充分挖掘村庄的形态特征、田园风光、坑塘水系等自然环境特征,保护村庄乡土特色风貌。尊重地方文脉、民风民俗,展现乡土文化特色。应通过栽本地树、种本地草、使用乡土材料等方式塑造乡土特色,凸显具有乡土特色村庄景观风貌。
        结语
        总之,焕发村庄内在活力、维持地区个性的重要内容,作为控制村庄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方式,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在乡村布局规划实施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现状,掌握地区的人文主义元素,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乡村建设仍将继续实施,并向着生态化、区域个性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江海.城乡规划批后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73-74.
[2]李芬.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景观规划研究[J].华中建筑,2020,38(12):139-141.
[3]段飞.苏州太湖区域乡村旅游规划的思路探索[J].科技视界,2020(33):125-127.
[4]罗维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J].福建建材,2020(11):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