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6月   作者:于健颖
[导读] 现如今,随着国家对乡村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等目标的提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新格局成为主流。文章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就乡村振兴展开论述。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于健颖 250001

摘要:现如今,随着国家对乡村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等目标的提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新格局成为主流。文章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就乡村振兴展开论述。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振兴;应用
        引言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城市在不断扩张发展的同时对农村协调发展提出了要求。农村经济止步不前甚至萎缩、农村人口不断流出、产业结构单一、家庭生产和小农种植经济的脆弱性,都给新时代下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了挑战。人们在感慨和赞美城市化生活带来的便捷性和现代化的同时,农村的延续和发展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乡村振兴的规划设计逐步影响并指导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1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的应用
        (1)合理布局和规划是景观设计中极具重要意义的部分,不仅要合理规划设计农村场地的不同区域布局,更要通过分析场地的大小尺寸、周边村落分布及阳光照射,以达到最终的景观效果。(2)便利村民及外来旅客。道路的景观设计使外来人员产生“带入感”,这其中的设计理念不是随意将各种元素杂糅在一起,而是通过对视觉方向的引导,在必要的村口节点制造“锦上添花”的效果,同时要满足行人活动空间的需求。(3)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边角地绿化。村落边角地较琐碎繁多,宜划片区统一基调进行设计,结合道路景观设计集中呈现、统筹布局,在示范点集中体现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在植物选择方面,宜保护古树名木,种植本土树木、花草爬藤类等地域特色且轻养护的品种。(4)旅游景点及生态田园的构建。充分保留山水、林田、路沿、村落等气息浓郁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利用自然植被、坡地、湿地、良田,成片种植季相开花植物,加入多方元素打造有创意、有亮点的农家乐或网红胜地。
        2我国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农村规模缩小、生物多样性衰退及农村建设同质化。综合考虑当下实际问题,主要从自然、产业、聚落、人文 4 个方面分析我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由于经济效益的驱使,人们加大了采矿、采砂、采木的力度,特别是开采农村原本的自然山水,山体、植物、水体遭到了人为破坏。原本层峦迭嶂、连绵不绝的自然山脊线,由于人为因素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山林变秃岭的现象,特别是造纸厂、染料厂这类污染型企业对当地水质资源和土壤资源的破坏日益明显,由此造成水质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破坏了农村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原本农村大地景观的肌理。农业属于第一产业,而农业生产景观是农村地区最广阔的生产土地,其耕地面积和性质不容更改,同时其景观也是具有特殊性和带有地域风貌特色的,因此,要在保护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对农村生产景观进行必要的塑造。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的粗放型农业过度占用耕地面积,有的荒废闲置、有的零星种植不同作物,未成规模效应;其次,现在新农村建设仍然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缺乏以原材料加工包装的第二产业,导致其农村经济较脆弱且过度依赖城市的经济大环境。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特大城市持续流入,农村劳动力不足,造成原本属于乡村特有的农田景观因无人经营而被荒废,农村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失去了向上活力。中国的乡村是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作为纽带而形成的人口聚集,在一代代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村落拥有各自独具特色的风格习俗和深厚且璀璨的底蕴气质。当地的文化、当地的习俗、乡音特色以及民风特点,为乡村振兴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这种人文特色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体现在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中,而一般的乡村规划中却忽略了可识别的地方气息和独特性的人文景观塑造,美丽乡村建设也就缺少了对原有乡村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让美丽乡村建设少了一种“人情味”。



        3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大建设乡村园林力度
        乡村园林的建设关系乡村环境的提升,在乡村园林打造中主要涉及元素、空间的运用,其中包含生活景观、生产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等,在延续乡村历史文脉的同时,可以提取与乡村园林景观特点相符的造景元素,保证其运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融合成有机整体,以此来提升人的感受。同时,在乡村环境的营造中,将空间形态和自然形态有效结合可以提升乡村景观的整体感观,无论是鸟瞰的屋顶还是立体的三维空间,都可以让民众的欣赏范围得以扩大,使文化得以保存。而树作为景观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因海拔、风向、土壤、光照的影响,呈现的外形姿态也不一样,不同的疏密、冠幅高低可以有效分割实体空间,结合生态构筑物及小品,营造乡村的野趣性。
        3.2打造网红景点,充分挖旅游项目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诸多旅游项目逐渐被开发与应用,包括农田、民宿和村落等旅游项目,如江南的水稻田、哈尼的梯田中的色彩和地形有着固有的风格。而网红景点借助水体、村落、民居进行更深一步的打造,有景观、有故事的网红景点会更加耐人寻味。网红景点的最初形态是通过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田及异国风情的小品结合而成,完全脱离了乡村当地的人文及民俗文化,而想让网红能一直“火”下去,需以自然文化景观为基础,融入人文情怀,尊重并突显优势。如红砖古厝就是融入乡愁情怀去保留文化打造景观,在勾起一代人回忆的基础上吸引人流,同时秉承这份文化延续下去。
        3.3建立完善的新乡村区域绿地保护与利用体系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乡村建设规划的进程已经开始,对新乡村的建设主题就是进行乡村生态环保,用生态环保的理念来综合治理乡村的固有环境,因地制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依靠当地环境实际情况,提出适应的发展建设性意见与建议,让新乡村的绿地得到保护的同时,也能够为村民带来好处,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生活状态上的,建立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乡村。
        3.4培育乡土植物
        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带入很多外来植物,这些外来植物很容易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挤压本土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乡村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对外来植物的引入和种植,通过培育来增加本土植物的生长比例,增强本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在乡土植物具有较大特色的情况下,乡村基层政府可以与外地城市进行联系,通过培育输出乡土植物,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新的发展渠道。例如:东北地区的乌拉草、浙江的雪藕、河南的腊梅、湖北京山地区特有的湖北梣,各地区的特色植物都可以挖掘其药用价值、观赏价值,进行大面积的培育和输出,发展当地原生态植物产业,减少外来植物的侵袭空间。
        3.5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风景路体系
        在建立新乡村的环境过程中,须得以风景园林学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直面我国景观资源较为分散的不利现状,发扬坚持不懈、积极思考的精神,去努力拼搏。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我们又有了不一样的发现,景观资源的分散使保护工作确实非常困难,但是,新乡村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交通,将一个一个点连接起来,并附之纯自然的绿化景观,就会塑造出一条条风景优美、适合旅游的风景坦途,将区域内的乡村利用风景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链条,实现对整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语
        目前,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基于人对自然生态美的追求与国家建设环境优美、能够持续发展的新乡村的目标,我们对新乡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大美乡村应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紫涵,丁绍刚.我国农业景观技术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5):61.
[2]朱胜萱,郑光强,卫宏健,张晴晴.计家墩理想村:文旅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践[J].风景园林,2020(5):55-60.
[3]李景奇.中国乡村复兴与乡村景观保护途径研究[J].中国园林,2020,32(9):1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