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拟剧理论角度看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5月   作者:张静波
[导读] 本文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为理论原点,阐述拟剧理论“前台”、“后台”表演的固有不同,分析“后台事件前台化”——私人领域公共化的动因以及带来的现实后果。而后从提高国民素质和媒介素养、加强媒体责任和构建健康理性社会三个角度探索保护公民私人领域空间的方法。

北京市交通宣传教育中心   张静波   100020

内容摘要:本文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为理论原点,阐述拟剧理论“前台”、“后台”表演的固有不同,分析“后台事件前台化”——私人领域公共化的动因以及带来的现实后果。而后从提高国民素质和媒介素养、加强媒体责任和构建健康理性社会三个角度探索保护公民私人领域空间的方法。
关键词:拟剧理论;后台事件前台化;媒体逼视
        一、拟剧理论
        欧文·戈夫曼被誉为20世纪最为出色的社会学家,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被誉为社会学经典著作。“拟剧理论”是他提出的重要理论,他认为,在我们的日常交往和生活中,人人都是表演者,在特定的情境、不同的舞台上,我们认识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期待以及我们对他人思想、感情和行动的期待,不断根据自己身处的舞台以及交往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1]
        “拟剧理论” 的展开是通过对一系列舞台表演概念的解释实现的。“前台区域”(又称前台)与“后台区域”(又称后台)就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前台与后台是两个有不同特点的区域,表演者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与相互关系。以特定表演为参照点,个体表演中有一部分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则地发生作用,为那些观察表演的人限定情景,表演中的这一部分就称为“前台”,这部分是可以被观众看到,并且使观众从中能获得一定意义的部分;“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指不让观众看到的,限制观众与局外人进入的部分,在后台,表演者可以不必像在前台那样关注自身形象以及布景的限制,表演者的行为是自然与放松的。在戈夫曼看来,后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前台与后台之间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后台”就是我们的私人领域,“前台”就是我们的公共领域。
        二、后台事件前台化——私人领域公共化动因
        在大众媒介时代,某些时候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日渐模糊,存在着公共领域过度侵入私人领域(私人领域公共化)的问题,也就是“后台事件前台化”。“公共领域借助公共媒体舆论的驱使,造成其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的‘公共舆论’对于私人生活的猎奇性关注,这使得私人生活日益丧失隐秘性” [2]。后台事件的不当前台化将私人领域暴露于公共生活当中,私人问题公共化了,这影响了私人生活的质量,也存在使公共注意力偏向的可能。必须强调的是,技术的进步为后台事件前台化创造了条件,私人后台事件的传播之快、之广是与网络的技术与功能密切相关的,但技术仅仅提供了条件,推动力来自个人的表演欲望、社会对个人隐私的关注、窥视以及大众媒介空间的急速扩张。
        1.个人表演。人具有表演的本能与需要,这种需要在杜威那里被称之为“表现性冲动”,这种冲动也就是表演的本能、需要、欲望、兴趣与冲动,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日本学者中野收曾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中提出“容器人”的说法,用以描述在大众传播媒介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内心类似一种“罐状”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其孤独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无法深入到彼此内心[3]。所以当人的心理在现代工业社会无法达到平衡,一部分人就通过主动展露自己的后台事件来弥补失衡,具有一种借助媒介技术把自己后台事件前移的倾向。
        2.社会窥视。人类世代相传下来的集体无意识,天生的好奇心滋生了偷窥。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说“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李银河曾说“(偷窥)这恐怕是全世界大多数人的一种毛病,或者欠高尚趣味。


就如为什么世界上有很多小报小刊会投入精力挖明星八卦?因为读者消费这种东西,媒体才会产出。” 大众传播为满足偷窥欲,使偷窥行为合理化,并创造集体偷窥行为[4]。欣赏他人后台事件的人陶醉在窥视的快感刺激中,又满足了后台事件前台化表演者的虚荣心,这为后台事件的前台化提供了外部推动力。
        3.媒介空间扩张。在人们的后台事件前台化过程中,媒介的空间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极其发达触角伸及每一个角落,私人生活要免除公共关注愈加困难,人们的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的界限不断改变,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后台事件在媒体的有意或无意介入下,逐渐走向前台,成为一种前台的表演。随着传统后台区域的消失,供人们休息和自然表演的区域在变少,人们更多的暴露在前台区域,进行前台表演。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了一种产业,是获取经济利润的手段,受众的需要是传媒的风向标,为了吸引眼球,媒介乐于把个人的后台事件推向前台。
        三、防止媒体不当将后台事件前台化的途径
        后台事件前台化,媒体的越位逼视造成个人空间失守、媒介职能扭曲、社会环境混乱的后果。防止媒体将后台事件不当前台化的有以下几个途径:
        1.提高国民素质和媒介素养。国民素质提升是精神支撑,足够自信的国民不再过度追求精神外溢,能够守好自己的私人领域,可以更好地区分私人领域事件和公共领域事件,能够在一些后台情境前台化过程中快速准确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媒体环境和社会生活;国民媒介素养的提升赋予国民完善的知识结构,提供国民解读媒介信息的正确视角,培养国民不被媒介信息所牵制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信念和行为的能力,使受众成为积极的信息使用者。
        2.加强媒介责任意识。媒介是社区的建构者,它不仅反映现实,而且帮助现实的生成,创造共同的意识和世界观。在整体视野中媒介不应该仅仅说明现实是怎样,还应该表明媒介的立场和所处的位置,立场、信念同样重要,立场、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媒介是什么和做什么。在某些私人领域受到不当的公共逼视时,媒体不妨行使自己的新闻沉默权,用沉默抵制低俗之风,有良知的媒体往往不屑于哗众取宠,它们始终在“喧哗与骚动”中保持难能可贵的沉默,在“有所言”和“有所不言”之中彰显自己的尊严与良知。
        3.建构健康理性社会。社会多元的转型时代表现出一些不成熟的地方,私域与公域、私权与公权的边界还不够明晰——从法律的角度,哪些行为是肯定违法的?从道德的角度,哪些是不为社会所容的?从权利的角度,哪些是需要保护的?等等对待这些问题的健康成熟的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如何建构提升健康的公共道德、随时待补位的法律底线,开明的包容消化能力是社会和谐持久发展、人民富足喜乐的必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在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公共媒体试图扮演公共性色彩角色,其天然正义感令其行为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法性,所以不恰当地把后台事件前台化,出现了类似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现象,是媒体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负面后果。在2021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89亿的当下中国,如何把脉点穴网络国民特点及“拇指操作”传达出广泛的大量的民意民声,媒体如何对身份进行与时俱进定义及阐释、进行社会报道的同时尊重国民隐私空间、重视职业道德及法律规范、抛弃媒体逼视等越位行为,如何更好在私人领域、公共领域构建各自独立自治、和谐互动、稳定健康的“场”,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现中不断获得启示。
参考文献:
[1]王传晓.博客传播与人的后台事件前台化[J].今传媒,2006:56.
[2]周晓虹.走向社会的名片——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78.
[3]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2-153.
[4]李爽.偷窥行为与大众传播[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2-28.
[5]陶东风.高科技时代的人权更脆弱——就艳照门事件接受《南都周刊》采访[EB/O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