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育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5月   作者:李涛
[导读] “打造高标准、高水平的工人队伍,培育大国工匠,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注热点。中职学校学生作为我国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建设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李涛    300162

摘要:“打造高标准、高水平的工人队伍,培育大国工匠,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注热点。中职学校学生作为我国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建设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中职毕业生作为基层应用型人才,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提高职业素养,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提高工人队伍的质量,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对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相应的方法,旨在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育方法;探究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2]。可见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其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层群体,应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彰显自我价值,实现技术进步。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古代,工匠精神一般指传统手工艺人对自己的手工作品认真负责、追求完美的精神,朱熹在《论语集注》说,此“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磨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即使是现在,人们依旧认为“工匠精神”只是针对于手工技艺领域。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具有新时代的内涵,其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四方面。新时代赋予传统意义的“工匠精神”以新内涵,它不再单纯地针对传统手工技艺这个行业,而是各行各业都要追求的目标,它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而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的一环[3]。
        二、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1.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我国GDP总量首超100万亿,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我国已经具备了产业转型的经济实力。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应大力响应国家倡导“工匠精神”的号召,从学生接触职业教育的之初就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品质,促进学生技术与品质双向发展,使学生成为未来优质技能型人才后备军,以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
        2.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企业岗位中不仅能用精湛的技术解决技术问题,也能保持对自己职业的热情、追求产品的完美并积极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
        1.社会工匠文化的缺失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大家普遍追求“付出少,来得快”的经济效益。受此影响,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不想去一线工作,甚至轻视技术工人。虽然近几年工匠精神得到广泛传播和一定传承,引起各行各业的重视,社会各界对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印象有了些许改变,但是公众仍然不能从心里尊重技术工人,更不能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2.学校教学层面的不足
        中职学校对于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课程都有所涉及,但是由于缺少系统的设计以及重视不够,使得课程本身流于形式。思想教育应该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营造浓厚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但是大多数中职学校都缺少这种文化环境。从“重技能、轻素质”环境中走出来的中职学生不管是在以后的升学之路上还是在就业岗位上都会急功近利,不能潜心钻研职业技能,缺乏职业素养,职业忠诚度低。
        四、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与策略
        (一)学校提供实践基地,打造实习平台
        纯理论讲授不易集中学生注意力,并且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所学技巧。杜威的教学论主张“做中学”,认为学生应当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课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而不联系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便不易接受所学的知识技能,这会加大工匠精神培养这一目标的难度,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效果也会欠佳,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应更多地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实地培训可以丰富学生个人实践经验和培养学生操作应用能力,实践经验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操作应用能力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基础。因此,学校要充分了解市场的需要以及行业发展状况,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实训中知识技能的传递以及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的情况,促使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二)建设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体现学校特征的群体文化,也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可以“润物细无声”地熏陶、引导、鼓舞着学生,是提升师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打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可借助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校园广播进行有关工匠精神新闻的播报。校园广播是学校向学生传播时事新闻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学校可以通过广播播放一些能体现工匠精神的新闻或是能工巧匠的事迹。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便会被工匠精神影响,从而将工匠精神体现在实际行动中。(2)由学生自发组建学校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可以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工匠精神具有社会性,而社团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为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通过合作和竞争不断磨炼自己,从而提升工匠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三)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布卢姆认为“有效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十分重要,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它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一项教学目标,然后适时考查学生学习成果,这样既可以使教师明确教的方向,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掌握。教师在制订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时要将教学目标与行为表现相统一,形成统筹认知,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认真完成自己当前任务,不要好高骛远,例如,全神贯注地折叠一次餐花、调一次酒、加工一个零件等。在尽心尽力做好身边的小事中树立工匠精神。
        (四)多种教学方式结合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都处在青春期,性格外向、活泼,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我意识强,喜欢动手操作。相对于教条、呆板的理论讲述,图片、视频更容易引起中职学校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应基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状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而不应一味地灌输知识点。(1)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亲身感受行业文化以及工匠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实际意义,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要做到认认真真,力求完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职业理念。(2)教师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以中职学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出来,例如,教师通过课堂活动来展现工匠精神,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国工匠》或其他有关工匠精神的纪录片,引领学生走入各行各地工匠的世界,感受不同行业的工匠精神。(3)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创设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课堂,使学生思路始终跟随教师[4]。
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是中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影响着其职业能力的高低,关系着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职业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培养工匠精神的条件保障。只有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十九大报告全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18).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9,1.
[3]杜晓光.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J]. 教育与职业,2019(7)
[4]聂文俊.职业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困境与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7(18):3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