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张文亮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5月上   作者:张文亮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由于政府部门近年来针对“装配式建筑”出台的相关规定、方案,在政策支撑方面给予了装配式建设领域便利、广阔的发展条件、前景,使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收获到了诸多喜人的建设成就。然而,装配式建筑在目前仍为较为新颖的新兴产业,装配式技术同样为前沿性施工工艺。

陕西西安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张文亮   710065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由于政府部门近年来针对“装配式建筑”出台的相关规定、方案,在政策支撑方面给予了装配式建设领域便利、广阔的发展条件、前景,使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收获到了诸多喜人的建设成就。然而,装配式建筑在目前仍为较为新颖的新兴产业,装配式技术同样为前沿性施工工艺。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需面对大量施工挑战,可造成最终建设成效与预期设想存在明显差异。对此,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完善、更新装配式技术,逐一攻克工程施工考验、难题。强调工程建设中的工艺技术操作标准,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可在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的顺利竣工。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发展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是为了响应国家的绿色建筑号召,同时也是今后建筑业重大发展变革,是为了积极响应当前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在其制作、生产、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步骤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之前制定的规范、标准、图集等,可以说,这项技术已经渐渐走向成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所使用,其质量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今后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基本内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所使用的部件是预先生产好的,该施工技术不具备一定的限制性,如果使用传统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那么需多个构件同时生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实现非同步施工,那么能够很好地降低施工成本,并且提升劳动效率。工厂在对零部件进行加工时要充分根据施工需求进行分类,之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在对预制装配式结构进行施工时,常会使用柔性连接技术,在此过程中,连接件的抗弯强度会比较低。如果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那么连接部位往往会出现梁柱构件的弹塑性形变,但是梁柱构件并不会受到损伤。在损伤之后,只需对连接部位进行处理,就能保证良好的使用。
        2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关键技术
        2.1?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整体流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生产流程大体上和整体式混凝土构件一样,主要包含构件生产、运输、堆放、吊装、浇筑等,不同点可能在于在浇筑的过程中其先后浇筑方式不一样,同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施工准备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按照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以及编制施工方案,因为每个施工环节都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编制不同的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混凝土试件的堆放、运输、吊装、安装、连等主要步骤,在正式施工时,还应该进行安装性试验,并针对安装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按照施工方案对试件的吊装设计进行优化,并根据施工项目的场地周边环境以及施工特点,选取合适的起重机吊装设备,吊装设备在进行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有施工证件,比如说设备制造许可证以及产品合格证等。



        2.3?构件的运输以及堆放
        下面将重点说下一下试件整体的运输以及堆放,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在运输时,一定要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时的75%左右,在运输之前,一定要确保对整体的运输方案有所了解,主要包含整体运输方案、运输场地要求、运输线路以及固定要求等,并辅以一定的运输防护措施,确保预制装配式构件在运输过程中构件完整、不出现强度损失等,此外,选用的运输设备一般应该是专用托架,并用专门的绑扎丝将试件和托架绑扎完整,确保其完整性。如果遇到较大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不便于运输以及堆放,那么选取的堆放场地应该保证平整、宽阔,具备更加完整的排水措施,提高质量保护,同时还应该根据构件的规格、种类以及受压状态,进行分开堆放,尽量避免出现多层的堆放,这样会造成强度折减,其次,其存放的方向、位置也应该保证不同。堆放时,为了确保之后的吊装方便,在底层,构件和地面之间应该堆放垫块,垫块上下应该平整,并且上下应该对期,确保其稳定性,同时也能够确保构件不至于受损。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3.1组织措施
        一是组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构建以工程项目总经理为统一管理核心的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各下设部门、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工种、职务明确划分质量管理责权范围,保证工程全部施工环节、流程有序推进;二是承办工程施工培训活动。邀请装配式领域权威学者或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主讲,组织工程管理、技术、施工、设计等部门人员参与培训学习,深度理解、纯熟掌握技术工艺、质量控制、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多样知识,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定期举办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鼓励各施工项目的负责人踊跃分享施工实践心得、体会,深层次分析、探究施工建设、质量管理中潜在的漏洞、不足等问题以及可行性应对措施方案,确保装配式工程总体建设成效;四是将技术交底高质落实。在工程建设各环节、项目工作正式开展前,应要求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积极配合前期调研、技术交底工作,促进后续施工工作顺利竣工。
        3.2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施工图审核。在组织各方进行工程施工图审阅工作中,需侧重捕捉其中关键性施工质量因素,并对其科学定制出质量管控策略;二是强化施工技术工艺管理。为施工人员施以硬性要求,保证其设计、生产、加工出的预制构件可与工程施工图纸、设想高度契合。强调构建精度、质地、规格等标准,使其在实际施工安装中与作业区实况的匹配程度,杜绝尺寸、等级不符等不良问题涌现;三是严格监测关键工序。应加设专职岗位对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施工工序实行重点检验、管控,提高建筑物在施工中的基础性结构安全、稳定;四是建立巡检管理机制。增强监理单位对施工全程的监督力度,将“三检制”落地。
        3.3管理措施
        一方面,应提升工作人员管理强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设计、技术、施工等部门人员强化管控,确定其持有基本的相关职业从事资格;另一方面,需加强建材、构件的评定、检验。应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预制构件等核心原料、机具、部件的质量规格、运转性能着重把控,使其可在施工中多角度发挥自体优势效用,增长工程施工整体成效。此外,还应注重机械仪器的日常管理,需对其定期检修、保养、维护,增强设备使用实效性,间接保障工作人员施工安全。
        3.4经济措施
        施工单位可制定、推行合规、人性化、透明的质量安全有关的奖惩机制,对关键工序施以严惩、重奖的管理方案,通过经济手段确保工程项目施工顺利推进。并保证安全施工资金资源需根据计划正确、针对性利用,维护工程结构施工整体性。
        结语
        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时,使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效率,并且还能够很好地实现绿色发展的目的,这是如今建设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177–179.
[2]屠海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8):190.
[3]杨建波.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9):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